Lazada从10月中开始, 连续三周, 每天推出11款11元以下的产品 。 Shopee则在双11当天推出买一送一促销, 以11元11角优惠价售卖部分产品 。

文章插图
Qoo10投放的广告(图片由SCI提供)
更有趣的是, Lazada和Qoo10都在本地最大的中文和英文报纸《联合早报》、《海峡时报》买下了半版或者整版的广告, 宣传各自在当天的活动, 包括产品、品牌、折扣, 甚至还请了代言人 。
此外, 代购网站如ezbuy和SGshop(类似国内的海淘平台)也纷纷降低费用, 鼓励更多新加坡人到中国的电商平台消费 。 例如, ezbuy在双11当天免收代理费, 首公斤的空运货物运费全免, 之后每公斤运费再折扣20% 。 ShopBack还在双11前开班教消费者如何使用淘宝, 有300多人报名, 最终接收30人 。
毗邻新加坡的马来西亚也十分热闹, 除了Lazada和Zalora, 还有去年刚从韩国扩张到当地的11Street参战 。 11Street马来西亚原本在每个月11日都会举办大型商品促销活动, 11月尤为盛大, 而去年从11月11日持续到12月31日, 今年则为11月9日到11月11日 。
11月11日在中国是单身节和购物节, 而对于韩国人来说是情人节“Pepero Day”("巧克力棒节", 情侣之间互赠细长饼干), 所以雀巢巧克力棒位居热销榜前茅 。
对于销售成绩, 11street总执行长金湖锡在接受当地媒体《中国报》采访时称:“销售量比平时明显激增, 网购交易量不少, 且速度很快 。 ”
品牌——背后的受益者?
与国内类似, 东南亚也有声音质疑品牌是否被大促胁迫让出利润, 比如Alladinstreet.com就拒绝参与双11的流血竞争;也有人反击双11会带来流量与收入, 如Zalora印尼站负责人Priyanto Lim称:“与外界传闻的不一样, 品牌商非常愿意参与进来, 因为可以从巨大的流量中获利 。 ”
“除了平台, 双11使很多品牌得以增加曝光度 。 ”东南亚地区最大电商服务商之一SCI创始人刘剑南称 。
SCI的商业模式类似国内的宝尊, 擅长前段营销和数字化运营, 负责本土品牌以及国际品牌的线上渠道, 例如中国品牌九阳和小米 。
今年, SCI所服务的联合利华全线产品以及达能集团旗下的多美滋都参与到新加坡双11中 。 “我们也借助双11这样的机会, 通过当地媒体, 尤其是自媒体平台, 给旗下的品牌做了很多宣传 。 ”
不过, 亿邦动力网了解到, 截至双11当天北京时间下午六点左右, SCI服务的品牌当天在新加坡销售额尚处在几十万人民币的量级 。 刘剑南坦言, 在中国双11可能会给品牌带来比平时高百倍、千倍的销售额, 而东南亚的情况要平和得多 。 “不同于国内可能达到‘一天抵半年’的情况, 当地一般是五到十倍的增长 。 ”
刘剑南指出, 之前对双11没有特别强烈的感觉, 但近两年发现明显火热起来, 而未来的发展潜力也不可小觑 。 直接诱因之一在于, 在地区经济增长加速的背景下, 国际品牌对该市场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 从2013年到2014年, 东南亚市场的销售额增速达到了200% 。 “以往经济发展不快, 品牌也的步伐也很慢 。 但我们发现去年和今年有一系列国际品牌, 也包括中国品牌, 开始正式进军电商领域 。 ”
“双11是品牌增加曝光度的好机会, 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品牌通过服务商和平台, 全身心地参与到双11当中 。 我认为, 再过几年, 东南亚的双11也会真正繁荣起来 。 ”刘剑南说 。
迎着压力往上走
谈到双11大促的难点, 多位东南亚从业者都强调增加派送人手的必要性, 因为当地物流环节自动化程度低, 依然严重依赖人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