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逐鹿跨境电商,向二三线城市下沉

经过2014年的初露端倪 , 2015年的如火如荼 , 2016年行至过半 , 跨境电商在曲折中前行 。
近日 , 亚马逊中国宣布 , 自2014年发布跨境战略以来 , 仅中国消费者购买亚马逊海外站点商品的跨境直邮订单总量已经突破1000万单;2016年上半年 , 亚马逊“海外购”销售总额已经达到去年同期的近4倍 。
国内两大电商巨头也毫不示弱 。 阿里巴巴近日公布的2016年Q2财报显示 , 受快消品、数字设备及家电等类目的销售带动 , 天猫国际季度交易总额(GMV)按年增长逾130% 。 京东集团2016年Q2财报同样指出 , 京东正与沃尔玛在供应链端展开合作 , 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 , 此外财报期内京东的跨境电商品类亦得到快速拓展 , 对接消费者对高端进口正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
作为垂直类的跨境电商 , 网易考拉则在阿里巴巴与京东公布财务数据时 , 悄然上线了国内首个跨境物流云平台网易考拉物流云 , 开始大规模部署智能化管理系统 。 据介绍 , 该物流云可做到保税商品全国三天必达 , 偏远地区五天必到 , 并在浙江和上海地区推出“次日达”服务 。
“从目前国内跨境电商的规模来看 , 天猫国际的体量最大 , 京东全球购其次 , 亚马逊中国居两者之后 。 ”电商观察人士李成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 , “其中天猫和京东主要优势还是靠流量带动增长 , 亚马逊中国则采取稳健策略 , 主要依靠自身全球采购的供应链优势 , 但营销推广不足 。 在跨境电商市场 , 这几家企业各有优劣势 , 未来成功的几率也较大 。 其他垂直类跨境电商则生存艰难 , 未来或许会有一两家存活下来 , 但大多很难撑下去 。 ”
跨境电商洗牌年
今年上半年 , 海关总署一纸通知 , 将跨境电商税收新政延期一年 , 但仍被业内认为不过是“死刑”改为“死缓” 。 此后 , 大多数跨境电商创业者开始离场 , 曾经撑到C轮的明星项目“蜜淘”最终难免一死 , 这也开启了2016年跨境电商洗牌的序幕 。
然而 , 创业平台苟延残喘之际 , 大量巨头仍旧加码跨境电商业务 , 并取得不菲成绩 。 京东在2016年Q2财报中特别指出当季业务亮点 , 包括与沃尔玛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全球购英国馆上线、多家国际知名品牌在京东平台开设旗舰店等 。 “京东将继续拓展和海外品牌的合作 , 满足中国消费者对高端进口正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 ”京东方面表示 。 不过 , 截至发稿 , 京东方面尚未告知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其全球购相关销售数据 。
【巨头逐鹿跨境电商,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巨头对跨境电商的青睐 , 与这一市场本身的壮大不无相关 。 根据埃森哲咨询公司预计 , 全球跨境电商B2C将于2020年达到近1万亿美元 , 年均增长高达27%;全球跨境B2C电商消费者总数也将超过9亿人 , 年均增幅超过21% 。 考虑到拥有超过2亿跨境B2C电商消费者 , 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跨境B2C电商消费市场 , 跨境B2C电商将拉高消费品进口额年均增速超过4个百分点 。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方面的数据同样令人血脉喷张:2015年 , 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5.4万亿人民币 , 同比增长28.6% 。 其中 , 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结构中 , 出口占比83.2% , 进口比例16.8% 。 2015年 , 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中 , B2B交易占比88.5% , B2C交易占比11.5%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