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二次转身护城河安否


聚美二次转身护城河安否

文章插图

从"千团大战"杀出转型为美妆电商并赴美IPO , 聚美优品的成功能否在冲向跨境电商时再次复制?这里在重复团购一样的厮杀和野蛮:竞争对手的繁多、政策的不确定性、与品牌商的微妙关系 , 都让这个创业样本面临新的严峻考验 。
转型跨境电商不可
五年前聚美优品还不叫这个名字 , 而叫团美网 。 借着团购+闪购的模式杀出重围 , 聚美优品摇身变为美妆B2C , 在成立四年后赴美实现IPO , 如今又称为跨境电商的追随者 。
相关数据显示 , 去年中国内地"海淘族"突破2000万人 , 年销售额超1万亿元 , 商务部预测 , 明年我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6.5万亿元 。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 聚美优品成为跨境业务的追随者不难理解 。
聚美优品CEO陈欧在内部邮件中将这次转型称做"上市后的再创业" 。 为此 , 聚美优品一直高调地用行动为自己张贴跨境标签 , 极速免税店和母婴特卖即是其跨境业务的产品体现 , 也是聚美优品近一年来提及最多的业务 , 众高管在公开场合和微博上也极力为其跨境业务呐喊疾呼 , 陈欧则放言要补贴10亿元称霸海外购 。
事实上 , "从聚美优品的自身业务来看 , 这是他不得不做的选择" , 易观国际分析师王小星这样认为 , 聚美优品主营业务为美妆 , 而且已全部实现自营 , 在中国 , 化妆品与海外市场有着天然的兼容 , 这让他没有选择余地 。
"不是我崇洋媚外 , 试想一下 , 如果聚美优品平台上全是国产化妆品 , 盘子一定做不了那么大 , 这是国内市场的特殊性决定的" , 业内人士如是判断 。
然而 , 商业敏感度不只是聚美优品一家有 , 阿里巴巴、亚马逊、京东、苏宁、当当等所有电商巨头都已在此领域排兵布阵 , 网易CEO丁磊近期更是携旗下考拉海购团队亲自赴韩洽谈跨境合作 , 此外洋码头、街蜜等创业公司在此领域掘金的速度和力度也不容小觑 , 相比于低门槛的团购大战 , 跨境电商行业的竞争明显段位更高 。
"即使聚美优品已经顺利实现第一次转型 , 也不能保证它玩跨境电商时候能成功" , 王小星坦承 , 这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
低价优势或被政策所限
跨境电商动辄半价的竞争优势可能被削弱 , 其政策红利可能发生转变 。
据了解 , 目前跨境电商主要采取保税进口模式 , 企业将大批货物免税囤放到国内保税区 , 有用户购买再以个人物品清关 , 不仅无需经过检验检疫程序 , 而且这些商品可以以个人带入或邮寄物品的名义 , 仅交纳行邮税 。 根据进口物品种类 , 海关分别征收10%、20%、30%、50%的行邮税 。 而传统的进口贸易按进口关税+消费税+增值税交税 , 整体税率水平在40%以上 。 这两种贸易形式的税率差正是跨境电商的价格优势所在 。
近日海关总署副署长鲁培军向媒体透露 , "对行邮税要提高 , 或者是否并入货物税的问题 , 有关部门正在研究" 。 相应的 , 国务院近期批准对部分日用消费品开展降低进口关税试点 , 护肤品和纸尿裤等14类商品平均降幅超过50% 。
对此 , 业内人士刘先生表示 , "如果行邮税上调政策落定 , 跨境电商的价格会有一定程度上升 , 相反却利好于传统的进口贸易商" 。 不过 , 虽然说行邮税和关税的调整 , 让跨境电商和传统进口贸易商的差价在缩小 , 但是跨境电商仍占有低价优势 。
值得注意的是 , "电商的假货问题一直是用户的心病 , 正品与否是用户关心的重点 , 相比之下用户对传统渠道的品质就比较放心 , 现在关税的调整让传统渠道商品价格适当下调 , 这样将会对用户产生较大吸引力" , 刘先生如是解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