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风云往事 机器人之父是指谁( 三 )


同样是2015年的美国,在新加坡和麻省理工联合研究院博士后毕业的秦宝星,追随导师加入了nuTonomy,这是第一家提出RobotTaxi概念的公司,当nuTonomy被德尔福收购后,秦宝星开始在国内寻找能够将“无人驾驶”技术真正落地的公司 。
高仙机器人,是国内最早从事移动技术研发和应用探索的机器人公司之一 。 在创始人程昊天看来,随着清洁产品逐渐成熟,公司可以把其他的产品线,通过合作等方式,落地到已拓展的场景里 。 这与秦宝星的观点十分相似,他也认为,寻找一个中低速相对可控的场景打磨技术,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 2018年,秦宝星在高仙担任CTO,主持无人系统研发工作 。
不仅仅是秦宝星,一大批在国外的机器人大拿们纷纷回国创业 。
沈岗也是其中之一 。 他在日本获博士学位,并在发那科公司担任要职多年 。 2018年,为了“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有实力做好机器人”,他从发那科来到佛山顺德,创立了盈合机器人 。
疫情的出现,对中国机器人行业也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 一方面,美联储史无前例的放水,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参与进来的资本显著增多;另一方面,劳动力短缺和无接触配送的要求,使得这批新兴机器人企业对于社会产生的实际作用,在疫情期间得到真正展现 。
维护秩序:机器人循环播报核酸检测注意事项,排队市民纷纷拍照、录像 。
防疫消杀:不少医院希望能够用机器人解决消毒杀菌的问题,高仙机器人在原有地面清洁机器人上加装了“消杀喷雾背包”,快速投入应用 。
配送物资:普渡智能送餐机器人“欢乐送”代替人工配送餐食、药物、水源或患者需要的其他物品,护士们可以在不接触病患的情况下将所需物品送到病房门口,半分钟后不用任何接触操作,机器人又会自动回到护士站,消毒后又可以继续配送 。
……
疫情的影响,也让整个行业呈现截然不同的特点:赛道玩家不再一味地追求“高精尖”的技术,而是更关注场景+落地的可能性,资本也宁愿扶持那些能够从有限场景进入,并且实现数据闭环和性能持续迭代的创业公司 。
由美团领投的盈合机器人公司,成立仅仅10个月就完成三笔融资;普渡科技5月宣布一年内的第三笔亿级融资;今年4月,同样是美团领投的梅卡曼德机器人完成了数亿元C轮融资,这是梅卡曼德在过去12个月内获得的第三次大额融资 。 通用智能机器人公司非夕科技(Flexiv),在去年完成B轮融资后,成为全球通用机器人领域单轮融资总额最高的公司 。
巨大市场前景的诱惑,吸引着上百家新兴机器人企业入场 。 例如精锋医疗、擎朗智能、元化智能、伽智科技等分别在医疗、餐饮、物流仓储等细分赛道各自野蛮生长;而后,资本市场对机器人的关注开始持续升高,红杉、高瓴、源码资本等投资机构接连入场,企业融资消息不断 。
3.中国的“四大家族”,比预期更快?
机器人市场上有所谓的四大家族,它们是库卡、ABB、发那科、安川 。 李泽湘也曾说过,中国机器人行业要赶上日本,至少还需要4000个汪滔 。
但如今,国内已经有很多年轻公司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
大疆就是出海成功典型代表 。 在海外视频网站Youtube中,大疆官方的订阅用户已超过120万,在无人机企业中排名前列 。 从2014年至2020年,全球对于商业无人机的采购率增长了700%,其中大疆的产品占有率就达到了70% 。 有数据显示,如今在世界无人机市场中,大疆的产品已经达到了74%的市占率,美国本土五十多个州县所用的无人机有九成都是大疆的产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