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风云往事 机器人之父是指谁

从某种角度来看,任何一家科技公司,今后都会是一家机器人公司 。 届时,中国机器人领域或许将迎来属于自己的“四大家族” 。
作者 | 路梦怡
编辑 | 杨杨
1956年夏天,一位名叫蒋新松的年轻人从上海交大电机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自动控制与远程距离控制研究所工作 。 在阅读瑞典斯得哥尔摩召开的国际计量学会年会材料中,一个从未见过的字眼抓住了他——“Robot” 。

中国机器人风云往事 机器人之父是指谁

文章插图

此后,他公开呼吁“机器人将是人类进入21世纪具有代表性的高技术,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个领域的科学技术优势,我们失去的可能就是一个时代” 。
近30年后,中国留学生李泽湘在美国一家影院看了电影《最高机密》(For Your Eyes Only),007詹姆士?邦德所使用的高科技产品激起了他的兴趣,它帮助邦德夺回了国家最先进的国防通信设备 。 “那就是我的灵感 。 ”李泽湘说,“那是我在美国看的第一部电影,他们用于观察、暗中监视以及杀人的各种技术——那就是机器人 。 ”
机器人在那个年代,是一种来自未来的概念,众所周知,又遥不可及 。 不过世界日新月异,30年后的今天,机器人已经变得触手可及 。
现如今,家电不再只是“家电”,传统家电制造企业的战略中,“家电”二字几乎消失,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机器人”;汽车不再是“汽车”,是加载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型移动机器人 。 仓储和末端配送的物流领域,送餐、清扫的服务领域,更是涌现出各类机器人的身影 。
当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时代到来时,所有的科技公司可能都不再会满足于当前纯粹“纯比特”的商业模式,而与原子世界发生越来越多的直接互动,AI、应用软件将与物理世界无处不在的智能硬件无缝融合 。
届时,任何一家科技公司从某种角度而言,可能也都会是一家机器人公司 。
资本则已经用脚投票,认定这个市场处在爆发前期 。 过去一年间,机器人成为资本集体押注的赛道,几乎所有主流机器人企业在这一年都拿到了新一轮融资 。 2021上半年,机器人企业融资案例有120起,累计投融资金额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

中国机器人风云往事 机器人之父是指谁

文章插图

没有谁想错过这个黄金时代 。 一个机器人的大航海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
1.30年间“平地起高楼”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德国等国的工厂中机器人已经相当普及 。 但与此同时,“机器人”在中国依然是一个少数人能触及的话题 。
直至1972年,“机器人”三个字才第一次进入官方视野 。 当时,蒋新松联合吴继显、谈大龙起草了一份给中国科学院的报告《关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并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开始了机器人的研究工作 。 蒋新松后来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之父” 。
也是从1970年代开始,中国才陆续展开机器人的科研工作 。 1978年7~9月间,国务院召开了一场重要的务虚会,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一次重要会议,不仅提出了改革开放思想和会议召开的形式,而且对国民经济调整的新“八字”方针的确立都产生了直接影响 。
1983年新华社的一篇内参,正式将发展机器人技术提上日程 。 时任国务委员、国家计委主任的宋平做了“给予重视、适当支持”的批示 。 1985年12月,我国第一台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首航成功;1986年,“智能机器人主题”作为自动化技术主题之一被列为863计划发展的主要领域 。 在国家计划的支持下,1980年代,我国机器人事业发展迅速 。 在工业领域,机械手、水下机器人等产品相继问世,并且这些产品都有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行业巨头垄断的局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