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养车无忧的侧重点在保养层面 , 途虎养车创始人陈敏当初刚创办途虎的时候 , 是以“卖轮胎”为主要业务 。
有分析人士曾指出 , 相比于其他家聚焦的保养和洗车 , 轮胎是相对标准化化产品 , 在品牌选择、数据建设以及储存运输等层面的难度要比其他零配件小 。 而且 , 相较于洗车和保养等而言 , 轮胎业务受轮胎品牌影响更深 , 它的的客户粘性显然要更强 。
有一种声音就认为 , 后市场互联网败退潮中 , 途虎养车的“幸免于难”或许跟他们早期的主营业务不无关系 。
因此 , 日后养车无忧的困境 , 是否与其早期聚焦保养有关 , 我们无法断言 , 但从分析人士的判断而言 , 似乎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关联 。
当然 , 作为直接定位C端的电商平台 , “以资本换用户”的做法其实是一以贯之的操作手法 。
而养车无忧似乎在资本层面天生就有“缺陷” 。
据公开信息显示 , 直到2015年5月 , 养车无忧才完成先锋新材6210万元的A轮融资 。 而此后则难有新融资消息的披露 。
缺乏资本的输血和支持的养车无忧 , 自然在C端争夺战很难有所建树 。
相较而言 , 途虎在融资上则要领先很多 。 2012年2月途虎便完成天使轮融资 , 而2018年9月途虎更是完成了由腾讯等领投的4.5亿美元的E轮融资 。
虽然行业中不乏吐槽途虎烧钱的做法 , 但持续的投资人输血 , 让途虎能够持续以资本换用户 , 为其快速占领市场打下了基础 。
根据易观2018年5月份报告显示 , 途虎养车月活跃人数达到了424.2万人 , 月活用户规模,是第二名月活的10倍有余 。
甚至 , 养车无忧的融资情况要比后来者诸葛修车、淘汽档口等都差很多 , 虽然这些玩家到最后也多数因为资本弹药的不足而或倒闭或卖身 。
原养车无忧CEO李立兵在接受《汽车服务世界》采访时就表示养车无忧早期的败因中很大部分就是资本实力 。
“当时投资养车无忧的先锋新材本来计划要再投资1.4亿元 , 但后来因为很多原因资金注入的事情被搁浅 , 导致养车无忧资金链最终断裂 。 ”
03
相同的动作 , 不同的结果
养车无忧在推出互联网汽修服务连锁项目时 , 曾有声音质疑如何保证汽修店能坚持只用同质配件 。
彼时 , 陈文凯坦言管不了 , 而只能运用互联网的手段让门店遵守商业规则 。
“比如滴滴 , 那么多司机 , 滴滴管得过来吗?和乘客给司机打分一样 , 未来消费者给汽修店打分 。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透明公开的方式 , 形成淘汰机制 。 ”
但同样是聚焦线下门店的动作 , 有分析人士就指出 , 坚定不移地做线下工场店 , 算得上是途虎站稳脚跟的关键决策 , 甚至可以说 , 没有工场店 , 可能也就没有途虎的今天 。
同样都是将目光转向线下 , 甚至两家都可能是想获得相同的战略目标 , 但养车无忧和途虎养车最终为何得到的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文章插图
有业内人士曾评价途虎养车工场店时表示 , 途虎养车工场店算是线上线下融合的店面模式 。
“传统门店要么是没有跟互联网合作的 , 要么是帮互联网做一些安装的 , 但工场店是把线上线下的产品、价格以及销售方式都打通了 。 ”
而我们或许可以据此推断 , 养车无忧在推出互联网汽修服务连锁项目之时 , 似乎更多依然是把门店当做线下安装和服务的提供者而已 , 而缺乏和门店共融共赢的态度 。
“对门店来说 , 线上导流的业务其实赚不了什么钱 , 门店可能会想办法把导流的客户留在店内 , 因此双方本质上存有博弈的味道 。 我们接手养车无忧的时候 , 活跃用户有将近100万 , 但他的交易规模是逐步下降的 , 除非你的投入不断加大 , 引进更多新的用户 。 ”李立兵说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