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海尔获得了中国冰箱行业历史上第一枚国家级质量金牌 , 标志着名牌战略初步成功 。 这一阶段在海尔的发展史上有一点不可磨灭的是通过专心致志做冰箱 , 做世界一流的冰箱 , 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人才 , 初步形成了海尔的管理模式 , 为第二个阶段的腾飞打下了基础 。 自1990年以来 , 海尔采取“先难后易”的出口战略 , 即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建立信誉 , 创出牌子 , 然后再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 取得了显著成效 , 因而出口量逐年翻番 。 以海尔产品的高质量树立了国际市场信誉 。 并坚持在发展中对国际市场布局进行多元化战略调整 , 因此创出了在国内市场稳固发展的同时 , 有力地开拓了国际市场的大好局面 。 海尔在走向国际市场时由于坚持了创中国自己的国际名牌的战略 , 因此 , 出口产品都打海尔自己的品牌 , 并努力通过质量、售后服务等树立海尔品牌的国际形象 。
2、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1998年) 。
海尔从1984年到1991年做了7年冰箱 , 从1992年开始 , 海尔充分利用世界家电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以及国内的良好发展时机 , 在国内家电企业中率先开始了多元化经营 。
1997年 , 海尔从白色家电领域进入黑色家电 , 如电视机等 , 随后又进入电脑行业 。 然后进入了冷柜、空调、洗衣机等白色家电领域 , 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 , 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 , 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 , 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 , 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 , 把企业做强 , 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
与此同时 , 产品开始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 。 这期间 , 海尔为国际化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有了名牌战略和多元化战略打下的基础 , 海尔集团作为国内家电知名品牌的生产厂家 , 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 但它认为 , 正是由于有了较高市场份额 , 才是积极向外扩张发展跨国经营的最好时机与充要条件 , 内在动力已经具备 。
3、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2005年) 。
海尔的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 , 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 , Haier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 在这一阶段 , 海尔提出由海尔的国际化向国际化的海尔转变 , 海尔的国际化是国际化海尔的一个基础 , 只有先做到了海尔的国际化才能去做国际化的海尔 。 国际化是海尔的目标 。
在做海尔的国际化时 , 就是要海尔的各项工作都能达到国际标准:质量要达到国际标准 , 财务的运行指标、运行规则应该和西方财务制度一致起来 , 营销观念、营销网络应达到国际标准 。 “出口”是针对海尔的国际化而言 , 但国际化的海尔就不同了 , “海尔”己不再是青岛的海尔 , 设在中国的总部也不再仅仅是向全世界出口的一个产品基地 。 中国的海尔也将成为整个国际化的海尔的一个组成部分 , 还会有美国海尔、欧洲海尔、东南亚海尔等等 。 国际化的海尔是三位一体的海尔 , 即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制造中心三位一体 。 最终成为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具备在当地融资、融智功能的本土化的海尔 。
国际化的战略其最终目的就是成为一个真正在每一个地方都有竞争力的 , 而且辐射到全世界各地的国际化海尔 。
4、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今) 。
“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 , 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
面对新的全球化竞争条件 , 海尔确立全球化品牌战略、启动“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 , 为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而持续创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