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海尔坚持以企业自有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的国际化理念
海尔很早就提出“出口创牌而不是出口创汇”以及“国门之内无名牌”等观点 。 现在不仅海尔在国内制造的产品以海尔品牌出口 , 海尔在海外的13个工厂的产品也均挂以海尔品牌 。
即使是海尔在意大利并购的企业 , 其产品也用海尔品牌 。 海尔的国际化名牌的创建是根植于一定发展阶段基础上的结果 。
海尔早在1985年就提出 , 创国际化名牌 , 核心在于产品的高质量 。 海尔在国际化的经营过程中先后取得三项重要的创国际名牌的资格:国际质保体系、产品的国际认证和企业的检测水平认证 。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认为 , 在市场经济中 , “高质量”的内涵不仅仅是符合企业或国家规定的标准 , 而是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 利用高科技来创造市场 , 引导消费 。 具体而言 , 一是不断地向用户提供意料之外的满足 , 二是让用户在使用海尔产品是毫无怨言 。 而这一切又取决于企业达到国际化要求的管理水平 。
海尔建立在“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法平台之上的全面质量管理 , 为海尔创国际化名牌的下了坚实的基础 。 通过OEC管理 , 海尔不断地提高员工的素质 , 激励员工为用户负责 , 在全体员工中树立了 “精细化 , 零缺陷”的质量理念 , 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 使海尔的管理达到了跨国公司的先进管理水平 。
国际标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世界一流的管理水平使海尔产品拥有了创世界名牌的基础 。 在此基础上 , 海尔认为 , 家电企业只有拥有在国际市场上有知名度的品牌 , 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 , 才能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因此 , 海尔在产品出口时坚持打自己的品牌 , 而不仅仅以创汇为目的 。
海尔认为 , 若仅以创汇为目的而放弃自己的品牌 , 尽管出口量可能会很大 , 创汇也会比较多 , 但是由于获得的仅仅是加工费 , 利润率却很低 , 这样就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 同时由于市场和资本在外 , 主动权始终是掌握在外商手中 , 实际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很大 。 所以海尔在输出企业产品的同时 , 更注重输出企业的品牌 , 让名牌效应、让“真诚到永远”的海尔理念 , 在全球市场上产生更好的放大效应 。
四、海尔的本土化经营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 若想更好更快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 作为一个国际化经营的企业 , 在世界不同市场上的本土化经营是相当必要的 。 海尔国际化发展的目标是成为“国际化的海尔” , 而“国际化的海尔”应该是“三位一体”和“三融一创” 的本土化经营的海尔 , 即实现设计、制造和营销的当地化 , 并且能够实现当地融资、当地融智以及当地融文化 , 创海尔世界名牌 。 张瑞敏首席执行官把海尔的这一思路概括为“思路全球化、行动本土化” 。 为了实现海尔开拓国际市场的三个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内销售三分之一 , 国内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 , 海外生产海外销售三分之一)的目标 , 海尔在海外设立10个信息站6个设计分部 , 专门开发适合当地人消费特点的家电产品 , 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1996年开始 , 海尔已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美国等地建立海外生产厂 。 1999年4月份 , 海尔在美国南卡州的生产制造基地的奠基标志着海尔集团在海外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海尔 , 即营销中心设在纽约(可以利用纽约的商业优势)、设计中心设在洛杉矶(可以利用当地的人才优势) , 制造中心设在南卡罗来纳州卡绍县(可以利用当地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南卡州政府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 。 三位一体 , 形成本土化的美国海尔 , 其雇员也主要是美国人 。 这样的美国海尔已是地地道道的美国公司 , 它所设计和制造的产品也完全符合美国消费者的习惯和喜好 , 比在中国国内设计的产品更受市场欢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