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获2轮融资的三节课,想做中国版「Udemy」的底气来自哪里?( 二 )


既然B端业务将是三节课第二增长曲线, 那么其准备如何呢?通常来讲, 如果在第一曲线市场占有率不够高的情况下, 贸然进军第二曲线, 业务容易受到影响 。 尤其是战略不聚焦, 自然会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 。 对此, 三节课创始人后显慧告诉36氪, 其实早在2018年, 三节课就开始试水企业服务领域, 为企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和人才培养提供解决方案 。 疫情之后, 更是持续加大对此业务的投入 。 如今, 三节课的课程平台除了可提供6000-7000门优质课程外, 也可叠加线下教学、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等定制化服务 。
“为什么要重点做这件事呢?因为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尤其是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 我国未来5-10年将有超2亿职工进行能力转移 。 而大学教育和职业技能之间断层已越来越大, 这意味着未来会掀起一场职业能力转型升级浪潮 。 所以我们需要好好把握住这个大机会, 提前做足准备 。 ”三节课创始人后显慧对36氪表示 。
行业三次变迁带来的格局重构在三节课内部, 通常会把整个职业教育行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Off-line为主-自有老师与外聘专家结合的线下讲课模式, 主要出现在80、90年代至2000年左右, 用户群体更偏重于管理层或中高管, 也是把海外经验引入国内阶段;第二阶段OMO为主-线下线上结合, 把企业线下培训内容搬到线上, 启用E-learnig 。 这个阶段持续到疫情前, 随后开始发生偏移;也就到了第三阶段On-line为主-企业的在线大学成为学习主阵地, 前沿课程资源需求大规模开启 。
三节课正是看到了行业新阶段下的新机遇, 开始押注数字化转型和人才升级的再造, 即企业培训, 并提供三方面类型课程:新商业、新技术、新管理 。

连获2轮融资的三节课,想做中国版「Udemy」的底气来自哪里?

文章插图

从传统格局来看, 企业培养主要有四大玩家:高等院校商学院、跨国培训公司在华机构、咨询专注型公司、企业管理培养公司 。
尽管第三方数据显示, 截至2018年, 我国管理培训行业企业数量约7.8万家, 行业市场规模约3024亿元 。 2015年至2018年, 行业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达到 18.44% 。 但是这些机构规模普遍偏小, 同质化竞争严重, 市场集中度也低 。 而新的行业变量正在打破旧的规则 。
一个变量是疫情加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企业只有更智能才能适应未来竞争;另一方面则是受训人群也在变化 。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开启, 企业的人才培养开始从管理层逐步拓展到核心层和基层 。 在“721”人才培训图谱中, 70%的一线员工和20%的核心员工将会是是数字化人才培训最大受训人群 。 相比之前企业更为关注的10%高管培训, 数字化人才培训的市场规模将比以前扩大数倍 。 后显慧举例来讲, “如今的一个4S店销售, 都要学会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方式去销售, 然后根据社群判断客户情况, 可以更好的促进交付 。 ”
所以保守估计下来发现, 现有的市场规模已是原来的3-5倍, 用户需求从之前的10-15%, 到现在还有80-90%市场份额, 也就是3-5倍增量空间(合计4000亿左右) 。 此外, 国家政策方面, 也正在鼓励企业让更多一线员工去提升数字化能力 。 因此, 三节课正是瞄准了那20%核心员工和70%一线员工的“专业力”提升, 为业务升级和企业增长提供最直接的智力支持 。
实际上, 看似在转换赛道的三节课, 其实质内核并没有变 。 在后显慧看来, 三节课一直践行的是创业初心——做好大学教育和职业能力之间的桥梁, 让劳动者有新的职业技能 。 不过, 随着三节课的不断进化, 也更坚定了两方面的决心:转型B端和做严肃内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