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获2轮融资的三节课,想做中国版「Udemy」的底气来自哪里?( 四 )


“为什么三节课能做到呢, 首先是我们在国内有超3000客户, 海外合作了超7000客户, 也都是顶级企业 。 从生物制药到零售、到制造、智能制造、到互联网、到新科技、到硬件都有涉及;其次是社群和老师运营工作做的比较好 。 ”后显慧这样分析 。
当然, 因市场需求不同, 分散度较高, 即便用户的需求相对稳定, 也面临着种类繁多、课程开发复杂等问题:比如从传统行业到新兴行业, 跨度极大;再比如一个企业仅有40个员工培训等需求, 三节课均可在核算成本后(含复购率)去开发 。 在这背后, 三节课课程构造能力的核心在于, 学习了SHEIN的柔性供应链经验, 均可通过离散方法解决 。 一旦市场有需求, 三节课便能快速找到相应专业老师, 并生产课程 。 同时, 也源于三节课一直坚持向一线专家寻求未来3-6个月可能产生的新话题、新技能, 当专家来自于前沿行业、前沿企业时, 自然就能顺滑承接行业和时代的需求 。
因此当供给和需求完成匹配, 三节课做的事就是找到合适老师生产、出来出合适课程, 缩短周期, 保证质量 。 通常来说, 对于任何一家公司, 扩品类几乎等于重建公司, 但三节课能够利用平台模式, 联合每一个领域的专业老师开发课程, 逐渐吸引更多老师加入, 自然让品类成正态分布, 扩品类不再是难题 。
同时在三节课内部, 关注几个核心指标也颇具心思:前期关注的是报名人数, 后期关注包括复购率、复购金额等相关数据, 以及用户在学习后三节课还会提供完整数据, 以便学员查漏补缺 。 据后显慧介绍, 目前三节课复购率超过90% 。 此外, 用户活跃度方面, 不管是周活还是月活, 也在形成一个正循环, 用户自发学习是一方面, 被组织学习是另一方面, 平台正在利用各种线上线下辅助服务, 不断提高复购率 。
关注长期, 讲师和客户成为三节课发展的核心壁垒虽然新职业发展已经大势所趋, 但如前文所说, 多元化课程的拓展远远没有结束, 尚存在很大发展空间 。 当企业迈出第一步之后, 如何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也是行业和企业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
“三节课之前有过太重增长阶段, 当时外部环境变化很快, 好在现在团队踩了下刹车 。 ”一位资深从业者告诉36氪 。 这也得到了后显慧的确认, 所以从此三节课不做短期的事, 更关注长期目标 。

连获2轮融资的三节课,想做中国版「Udemy」的底气来自哪里?

文章插图

既然要解决的是大学教育和职业能力之间的GAP, 对于三节课而言, 无论是前期的C端模式, 还是现在转型B端, 底层逻辑并没有变 。 “道理很简单, 企业太关注短期, 市场一旦发生变化公司就麻烦了 。 这就要求回到思考的原动力和组织思考的原动力 。 我们坚信, 中国很需要一家专注研发前沿课程的职业教育公司, 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 ”
显然, 后显慧的底气更来自于一个判断, 三节课作为一家新团队、新创业公司, 在新技术的加持下, 这三者变量的集合肯定会有化学反应 。 这个反应不是营销侧, 而是供给侧效率的提升 。
在供给端, 让老师研发的课程更前沿、效率更高、收益更丰厚才是核心 。 当市场从野蛮生长逐渐过渡到以课程创新为核心, 原本一味的营销投放, 对于品牌而言已无太大效果 。 “我更看好能在系统、课程制度、服务层面不断创创新的公司, 靠投放公司我肯定不考虑了 。 这个行业很大, 如果一家公司能服务几千、几万家企业, 特别上面的老师能名利双收, 绝对撑得起一家几十亿美金公司 。 不过也得注意, 要是一次性生意, 首单ROI要正;有复购, 首单才能容忍亏损 。 ”一位投资人表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