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获2轮融资的三节课,想做中国版「Udemy」的底气来自哪里?( 五 )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 有新团队、有新变量, 那拐点什么时候来呢?后显慧的判断是未来5年, 70%的企业培训都会现代化, 目前线上模式仅占30-40%, 而在未来, 线下只是一个辅助 。
不过, 在拐点到来之前, 企业的“装备”还需做到两方面的升级:内容升级和系统升级 。 内容上, 随着用户越来越多元化, 市场竞争加剧, 优质内容才是吸引用户的核心“大招”;系统上, 更要有能够符合用户场景的新系统, 特别是线上下混合系统, 才能让用户有更高的使用率和复购率 。
所以未来能跑出来的公司大概率具备:课程质量提高快, 老师学生满意度高, 系统迭代能力强, 能很好区分用户学习场景, 以及满足不同组织结构里的培训需求 。
从这个角度说, 三节课抓住融资机会, 并把资金用在课程内容和系统完善上, 是有前瞻性的, 毕竟这两者都是需要资金和时间的投入, 这也恰恰符合三节课关注长期的自我要求 。
当然, 对于任何一家教育公司来说, 教研师资永远是第一位 。 如何对老师进行高效管理也是三节课一直在探索的真命题 。 因此, 在三节课的激励机制中, 也具有自己的考量:老师的挑选方面, 三节课打破原有“资深讲师权重大”的常规, 不是名师拿最高奖励, 而以热门、高流量老师扶持为主 。 比如同样作为三节课平台的老师, 一个是十年的媒体人, 一个是刚入行的新媒体人, 但最后可能后者拿到的收益或者名气要更高;同理, 学员可能因为名师先报课, 如果后续课程不具备前沿性, 跟不上用户新需求, 三节课也会进行降权 。
“整合全球优质的课程资源, 助力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人才升级, 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后显慧总结道 。 成为中国的Udemy, 三节课一定还有一段路要走, 但在课程讲师发展、课程生产效率提升和客户发展方面, 三节课已经开始具备和Udemy类似的模型 。 现在Udemy的战略投资和内容合作更是让三节课增加了更大的成功概率 。
【连获2轮融资的三节课,想做中国版「Udemy」的底气来自哪里?】“我想在未来, 中国不但有自己的Udemy, 还一定有比Udemy更具有创新的模式和公司出现, 我们希望和行业一起探索未来的可能性 。 ”后显慧说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