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互联网三季报里的“心机”

?同时确认巨额投资损失 , 主动低调 , 蓄力深蹲 。
目前正值中概股陆续披露三季报的时节 , 虽然“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 但透过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B站、快手、小米等明星公司的财报 , 我们找到了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共同“心机”——他们几乎都在同一时间确认巨额的投资损失 。
以京东为例 , 其自身业绩增长超过市场预期 , 奈何在投资上的亏损拖累了盈利表现 。 三季度 , 京东营收同比增长25.5%至2187亿人民币 , 但其在一级市场投资计提减值以及二级市场投资股价下跌带来的亏损合计高达49.1亿元 , 最终造成净亏损28亿元 , 同比再次由盈转亏 。
再比如B站 , 本季度因游戏业务增速下滑和内容成本急增而颇受争议 , 同时 , 其高达7.24亿元的投资净亏损 , 进一步拉大了整体亏损幅度 。
而其他人也是类似操作:
阿里巴巴的利息收入和投资净收益为净亏损114.56亿元;
百度长期投资中非现金、按市值计价的损失为189亿元;
腾讯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造成的亏损达364亿元;
快手主要由公允价值亏损造成的其他亏损为1.9亿元;
小米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投资公允价值变动为20亿元 。
就像约好了一样 , 借机刮骨、主动低调、蓄力深蹲 。

?藏在互联网三季报里的“心机”

文章插图

图源:阿里巴巴财报
01 从容的“减值”上一次科技巨头因投资而备受关注 , 还是去年美团发布的Q3财报 , 当时其主要由投资理想汽车而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高达58亿人民币 , 直接推动美团经营利润在该季度大超预期 。 但是国产造车新势力板块在今年整体表现平平 , 美团也很难短时间内再重演靠股权投资大赚一笔的故事 。
事实上 , 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 , 大多都伴随着各自投资版图的搭建 , 尤其是腾讯与阿里巴巴 , 二者的资本力量一度辐射着整个互联网市场 。 此外 , 美团、B站等玩家也成为新兴的活跃CVC 。
投资是个概率性事件 , 对外投资在业务层面实现的协同作用难以量化评估 , 但投资的成功或失败 , 带来的财务损失会直接反映在各上市企业的财报中 。
企业的对外投资可分成两类来看: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
先说一级 , 是指对一级市场初创公司、独角兽的投资 , 比如B站投资了大量动画、游戏相关的中小工作室 。 一级市场的投资更像一个黑匣 , 从外部很难厘清巨头们庞大的投资版图中哪家公司升值了、哪家公司亏钱了、甚至是哪家公司死掉了 。
而导致一级市场投资盈亏很难在报表中体现的核心原因 , 是在一般情况下 , 企业的对外投资通常是少数股权投资 , 也就是对于被投资企业不实现最终控制(通常是创始人及创始团队对标的进行控制) 。 这也就意味着 , 大厂在对标的公司进行投资后 , 不会将被投资企业合并入集团财务报表 , 而是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存在 。
在企业财务准则的要求下 , 对于少数股权投资 , 是按照初始投资金额计入财务报表 , 每个季度将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性盈亏按照投资比例 , 计入集团报表 。 对于大多数创业公司 , 本身业务相对刚起步 , 即使处于亏损状态 , 但对投资企业总的财务指标来说影响相对较少 。
直到被投资企业经营状况已无法挽回 , 集团就需要对初始投资进行减值 。 由于大多数初创企业即使业务规模较小 , 但估值动辄几亿甚至数十亿 , 对应到当初的投资金额通常相对较大 。 一旦减值 , 将形成巨额亏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