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将这个物质从牛眼里中分离出来成本很高 , 且提纯难度很大 。 在1970年代 , 美国科学家偶然发现透明质酸也可以从鸡冠中提取出来 。 但是提取率非常低 , 1000公斤的公鸡冠才能提取1公斤的透明质酸 , 成本是100多万人民币 。 只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 才可能将其更广泛地推广运用 。
于是我们的首席科学家郭学平博士和他的同伴们就想到了微生物 , 从1980年代开始另辟蹊径 , 在微生物领域通过发酵法来生产透明质酸 , 并于1992年获得了微生物定向发酵这一技术专利 。 利用这种技术 , 微生物18小时就能生长出一批 , 成本大大降低 , 效率也显著提高 。
今天我们的生产规模是700吨 , 用自然菌发酵的提取率达到了一公升溶液15—17克 , 而用合成生物进行生产可以达到75克 。 现在食用的透明质酸或者化妆品级的透明质酸 , 成本只要2000多元1公斤 。
透明质酸是人体中的一个高分子多糖 , 在人体中的不同地方 , 分子量也不一样 。 那如何准确控制它的分子量 , 使更多的运用成为可能呢?我们科学家团队研究了十几年 , 终于在2011年的时候发明了酶切法 , 这是全球首创的技术 , 能让透明质酸的分子量在各个领域的运用中都得到准确的控制 。
这是华熙生物最核心、最底层的东西 , 来自于科学家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基础研究 。 所以对我来说 , 进入这家企业 , 我一定得放大它的强项 , 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未来 。
4.好技术变成好生意 , 华熙生物如何度过破局点
1)老板应该抓的“三件事”和企业的生命力源泉
公司的决策人应该只管三件事 。 第一是定战略 , 确定目标 , 该往哪里去 。 第二是搭架构 , 只有组织建立起来 , 才能分解战略 。 第三是找人才 , 吸引合适的人到组织里来 , 一起去完成战略目标 。
一个公司 , 尤其是科技公司的生命力源于两个能力: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和经营盈利能力 。 只有把技术转换成产品 , 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 在市场上得到认可 , 有持续不断的经营盈利 , 才能良性循环去支撑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 。
所以我们发展的底层逻辑就是从最核心的科学到技术 , 然后到产品 , 最后建立品牌 。 一定要形成这个闭环 , 否则从任何一个地方出发 , 都可能是空中楼阁 。

文章插图
现在华熙生物的产品研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 但是如果产业转化、市场转化不行 , 也同样没有生存发展的机会 。
那么如何把好技术变成好生意?华熙生物又是怎么做的呢?
2)留住核心人才 , 引入标准化管理体系
我们的科研人员以前工作于一家国企的研究所 , 那时候科研机构都鼓励成果向社会转化 , 但是并未实现预期的效果 。 花了10多年的时间研究出了一个具有革命性的物质 , 却得不到好的应用 , 他们不甘心让它就此消亡 , 于是30多个科研人员集资建立起这家企业 。
不过创业三年左右 , 公司就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 当时他们租了一个三四百平米的厂房和两间办公室 , 亏损有30多万 。
因为我本人是学生物的 , 发展生物科技一直是根植于内心的一个梦想 。 所以听说有机会利用生物科技促进人体健康 , 就觉得自己是不是可以做点什么 。 基于这样一个善念 , 我去他们公司参观了 。 参观完发现整个公司最核心的 , 就只有这个技术 。
我问这个物质到底有什么作用?他们说 , 这是人体内的一个基础物质 , 主要功能是锁水 , 1个分子的玻尿酸能锁1000个水分子 , 就是这句话打动了我 。 因为人体尤其是皮肤 , 主要问题就是水油不平衡 , 如果今后这个物质能运用在护肤品、洗发水等外用剂上 , 市场将是无比庞大的 。 于是2001年 , 我投资了华熙生物 。
- 新型化妆品电商企业梅晔生物获数亿元B轮融资
- 36氪首发|突破全分子量玻尿酸Gaussian HA研发,「梅晔生物」获数亿元B轮融资
- 万达的董事长是谁 万达董事长是谁
- 火星上的房屋?这种奇怪的生物材料 未来 或许可以用上?
- 生物学中的异化作用是什么意思?
- 广州麦丽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 首家“三地上市”生物科技龙头来了,百济神州科创板IPO拟发行1.15亿股,下周一初步询价
- 教授拒绝挽留,辞任独董,上市公司董事长怒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 广州飞莉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介绍?
- 又一顶尖学者全职归国:43岁生物学家张鑫加盟西湖大学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