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20年,巨头崛起背后的底层逻辑( 三 )


当时他们说投入800万 , 我说不 , 我给你1200万 , 但是你的人员必须进入企业 , 因为我投的就是你这个人、这个技术 。
投资后 , 我发现他们完全没有管理架构 , 也没有生产标准 。 所以我要做的第一件事 , 就是把质量标准建立起来 。 于是我请了一个总经理 , 他不用管研发、生产、销售 , 专心用一年的时间按照ISO9000的标准进行质量体系搭建 , 并且进行人员培训 , 搭建管理架构 。
ISO9000标准建立起来了 , 新的组织架构建立起来了 , 市场部、研发中心、质量管理中心也成立了 。
到2003年 , 还是在那间厂房里 , 公司的年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 。
3)扩产能 , 做医药级标准认证 , 为高速发展打基础
2003年 , 我决定给华熙生物重新定立一个大的战略目标 。 当时有了领先的技术 , 也有了规模化生产能力 , 所以我们定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生产企业 。
第一步让产能达到世界第一 , 才有可能到第二步 , 世界市场占有率第一 。 所以我们决定自己买地建厂 。
那时候销售收入只有2000多万 , 而买地建厂需要8800多万 , 并且要做到国际化 , 就需要有GMP、CFDA、FDA的认证 , 可谓困难重重 。 当时 , 企业内部也不同意 , 另外两个股东也不愿意 , 说刚刚开始挣点钱 , 你就要开始折腾了 。
在这种情况下 , 我就把合资公司变成了中外合作公司 , 两家股东变成优先股 , 每年他们拿固定的分红 , 所有的投入由我自己来投入 。 在2005年的时候建成工厂 , 并生产出全级别的透明质酸 。 所谓全级别 , 就是达到医药级、外用级、食品级的透明质酸 , 整个质量体系都有保证 。
2007年时 , 我们就成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玻尿酸企业 。

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20年,巨头崛起背后的底层逻辑

文章插图

打破组织心智
开启药械第二曲线
1.成功者的诅咒:内部动力丧失
企业最好的时候 , 每年的增长都超过50% , 那时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 , 基本上都是先打款后付货 , 相对来说日子比较好过 , 所以有时候客户要买我们的透明质酸 , 稍微催得急一点 , 我们就可以把电话挂了不卖了 。
这种情况下 , 我感受到的不是开心 , 而是企业危机 。 最可怕的就是人们思想上的懈怠 , 这时候公司已经缺乏了前进的动力 , 仅靠内驱很难让这个充满优越感的企业再向前走 。 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创新 , 目前的技术领先也可能很快被人超越 , 那这样的企业还能撑多久?
而且那个时候国际业务占了60%以上 , 如果人才没有国际化视野 , 那么现在走得多远 , 最后跌得就有多惨 。
2.中国香港上市:融资组建终端研发团队
我继而思考 , 如何能让企业保持持续不断的盈利能力 , 反过来激发出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 。
2007年底 , 在我们企业发展最好的时候 , 我决定要到香港上市 。 内部无法驱动 , 那么就让公众来监督 。 因为香港是一个国际性资本市场 , 对国际视野有较高的要求 。 而上市要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 , 企业在玻尿酸原料以外的增长可能 。
第二 , 组织问题 。
【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20年,巨头崛起背后的底层逻辑】第三 , 人才问题 。
我们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强 。 中介机构第一次来开会的时候 , 就问上市是为了融资 , 你们要融资干什么?我说要做终端产品 , 并且不是进入相对容易的化妆品、食品领域 , 而是药械领域 。 药械是三类器械 , 需要时间得到审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