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逼近万亿,比亚迪“高枕无忧”?( 三 )


但比亚迪集团员工祥子不这么认为, 他告诉燃财经, 不同部门之间工作环境和压力情况有差异 。 “比亚迪共19个事业部, 不同部门的考核标准不一样, 其中, 二部和十一部的压力相对比较大( 第二事业部主要负责手机等数码、汽车领域的锂电池, 第十一事业部主要负责各个类型汽车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工艺和生产 ) 。 ”
祥子建议女生如想去压力不大的部门, 尽量去各个事业部的职能部门, 上班时间为8:30-17:30, 加班比较少 。 祥子表示, 比亚迪每个工业园应该都有宿舍, 单间费用每月大概280元, 水电费用也相对较低, 比较友好 。
祥子告知燃财经, 总体来看, 研发压力大一些, 职能部门工作压力尚可 。 电池、汽车是公认比较好的部门, “因为赚钱, 经济效益好” 。
与比亚迪员工身处其中感受不同, 业内人士对比亚迪看法比较中庸 。 “比亚迪属于成长型公司, 车企要横向比较, 与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汽车相比, 比亚迪应该各个方面技术、员工待遇尚可 。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燃财经 。
在该业内人士看来, 类似比亚迪等传统制造业企业, 管理上难免会存在一些弊端和漏洞, 但这并不会影响到企业总体的发展 。 “当然, 发现管理弊端, 切忌轻视, 否则, 千里之堤, 亦有可能溃于蚁穴 。 ”
02 多业务并存赚钱, 经济效益好, 是比亚迪吸引人才的因素之一 。
在过去数十年里, 以动力电池起家的比亚迪一直呈现出稳步增长的际象 。
上个世纪90年代初, 王传福拿着表哥的250万元在深圳下海创业 。 王传福一直研究电池领域, 彼时, 日本宣布不再生产镍镉电池, 王传福凭着技术积累和敏锐的商业嗅觉认为, 机会来了 。
创业初期, 王传福和团队为了攻破电池技术难题, 拆解、分析过索尼、三洋电池, 这些故事曾多次见诸于媒体 。
参加过比亚迪业绩沟通会的投资人王慕对王传福本人印象很好, “王传福是改革开放以来, 从形势叠加政策, 产品到上市, 公司到集团都能成为典范的民营企业家 。 而比亚迪从基础制造开始做, 产业链比较全 。 电池和光伏技术在整个行业内也处于第一梯队 。 ”
在王慕看来, 比亚迪树敌也不多, 比如去年疫情期间, 比亚迪转向生产口罩, 不到一个月搭建上百条口罩生产线 。 “搭建口罩生产线很容易, 关键材料熔喷布才是紧缺货, 但是, 比亚迪买到了, 符合许多国家的准入标准, 说明王传福资源和比亚迪的工程能力不错 。 ”
时至如今, 比亚迪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大的充电电池厂商 。 除镍镉电池, 比亚迪还生产镍氢、锂离子电池, 在全球亦排名前五位 。 在张翔看来, 比亚迪在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赛道前景可期 。
“比亚迪独创的刀片电池( 磷酸铁锂 )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给竞争对手压力, 还是会造成一定市场冲击 。 ”张翔向燃财经表示 。
比亚迪的半导体业务也不容小觑, 2020年年底, 比亚迪董事会通过分拆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比亚迪半导体” ) 。 今年10月, 比亚迪发布公告, 香港联交所同意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
半导体行业有两种运作模式, 一种是IDM( 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 集成器件制造 )模式, 芯片企业包揽了芯片从研发、设计、制造、封测到推向市场的全部环节, 比如英特尔、三星就采用该模式 。 另一种是Fabless+Foundry模式, 企业只负责设计环节, 制造、封测交给产业链, 华为、英伟达等等大部分芯片企业都采用该模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