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签名的寡头之争,资本市场又一次想多了?( 四 )


有相关资料显示 , 市场上某厂商以虚假统计口径宣传某电子签名厂商在电子签名市场份额领先于其他厂商、拥有最强的综合实力、渗透力最高等结论已经遭遇罚款 。
如果玩家们开始倾向于通过数字包装去满足资本方的预期 , 而非在产品端以及供应链端、技术层面、信息安全层面建立壁垒 , 这可能导致行业开打融资——烧钱——继续融资的无限游戏 , 陷入不断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困境之中 。
从过往历史来看 , 资本通过拔苗助长的砸钱手段去助推战局速战速决其实是很危险的 。
因为资本的大量涌入形成了局部和周期性过热 , 电子签名行业其实并不算高成长行业 , 身处其中的企业如果没有与高估值对应的高成长性 , 资本无法获得正向回报 , 很大程度上还会助推行业泡沫 , 如果后期的资金链断裂而行业玩家的盈利与现金流不能打平 , 被催生的玩家往往会陷入危机之中 。
尤其是当下头部玩家已经走到了D轮 , 一般来说 , 融资融到D、E轮的时候 , 就是接近上市了 , 如何讲一个符合资本市场预期的故事 , 已刻不容缓 , 这也决定了行业玩家对短期业绩的追求更加迫切 。
电子签名是一个前景诱人的行业 , 它的背后其实是信用大数据 , 呈现出主营TO B和TO G业务的行业特点 , 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 , 从大型民企到传统制造业再到大型国企业、央企 , 也将成为电签的必争之地 , 这决定了它是一个投入高、回报慢 , 同时需要耐心深耕底层壁垒与行业信任价值的慢行业 。
【电子签名的寡头之争,资本市场又一次想多了?】尤其是当前行业在数据安全的壁垒上需要不断加码投入 , 包括密码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云安全等 。 但如果陷入资本求快的寡头暗战与困兽之斗中 , 可能会将行业向好的前景打碎 , 这是值得行业玩家警惕与规避的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新喜” , 36氪经授权发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