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收购-中海油收购尼克森案例的优势劣势( 四 )


(4)实现多元化石油战略, 确保中国能源安全最快的实现
首先, 实施石油进口地域多元化 。 中东特别是海湾地区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世界市场上石油的主要供应者 。 石油进口国特别是石油进口大国都不能不同它打交道 。 中国也不例外, 目前有一半以上的石油从中东地区进口 。 但是, 作为“世界油库”的中东, 却是当今世界最为动荡的地区, 其石油供应往往受到宗教、民族、边界和其他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中东和平进程并未加快, 而恐怖主义威胁有增无减, 以暴制暴恐成恶性循环 。 因此, 石油进口来源过度集中在中东有很大的风险 。 实施石油进口地域多元化, 就是要从以进口中东石油为主转向逐步扩大进口非洲、拉美、中亚、俄罗斯及其他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石油, 以分散进口风险 。 其次, 实施石油生产及种类多元化 。 如实施国内和国外生产相结合战略以加强我国石油产业;确定可调整的原油、成品油的进出口比率以稳定国内油市;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 提高上游企业石油开采生产率和扩大石化及相关产业部门生产规模, 以增强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 。 第三, 实施石油战略结构多元化 。 该战略由生产、贸易、金融(建石油开发基金、增强中国石油公司国际融资和市场竞争力)及国际合作、经营管理等各种要素单元组成 。 国际石油政治和经济发展史表明, 多元化石油战略是实现进口国石油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 。 对于中国来说, 多元化石油战略势在必行 。
(5)确立合作型石油安全新观念, 建立多边油气合作安全机制
石油安全问题不只是一个国家的问题, 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几乎所有石油净进口国, 不论是强国大国, 如美国、日本、中国, 还是中小国家, 如以色列、韩国等国, 都面临着能否以合理的价格获得足够石油的问题 。 因此, 石油安全是集体安全, 而不是单个国家的安全 。 只不过,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石油安全问题更为紧迫 。 当今世界, 石油安全问题不可能游离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之外而单独成为一个封闭的市场, 它只能通过双边或多边的合作或竞争下的合作, 在彼此相容、交融和整体平衡的利益中实现 。
石油安全问题实质上并不是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而是世界石油资源如何合理有效配置的问题 。 上个世纪世界国际石油格局的变化和调整, 以及大国能源政策的演进的历史表明, “竞争下的合作”将是21世纪世界石油领域发展的主要趋势 。 从这个意义上说, 中国在海外能源竞争应该避免发生国际冲突, 要与各国在石油领域共同合作或实现竞争下的合作 。 这样的合作乃是各方实现能源安全过程中“多赢”良策 。 目前, 中国特别要加强与俄罗斯、中亚各国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建立石油安全战略联盟;还应在上海五国合作组织的基础上, 加强与俄罗斯和中亚各国的油气合作开发和能源经贸关系;也可以在中国、俄罗斯、日本和韩国、朝鲜等国之间“建立东亚能源共同体”等, 以期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 使中东、中亚产油区避免成为东亚冲突的根源, 而成为走向合作的桥梁 。
如何评论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案例?此次并购案给中国企业有哪些启示评价:(一) 中海油从并购中收获了什么?
1.收获了可以一眼观政治, 一眼观经济, 但是不要轻易把企业行为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的教训 。
2.中海油没有赢得结果, 但赢得了过程, 飙升的不光是市值, 还有中海油的影响和傅成玉本人的声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