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饮茶历史大致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即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和元明清 。各个时期饮茶方式、方法各有特点 。

文章插图
汉魏六朝时期
汉魏两晋南北朝所饮何茶?如何饮茶?古籍虽有零星记录,但是却语焉不详 。
《僮约》称“烹茶尽具”,《桐君录》记“巴东别有真香茗,煎饮令人不眠” 。晋郭璞《尔雅》注说:“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 。”
唐朝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序中说道:“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 。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也 。”茗粥即是用茶树生叶煮成羹汤 。
汉魏六朝的饮茶法,诚如皮日休所言,“浑而烹之”,煮成浓厚的羹汤而饮 。那时还没有专门的煮茶、饮茶器具,往往是在鼎、釜中煮茶,用食碗饮茶 。西晋左思《娇女诗》中有“止为茶荈剧,吹嘘对鼎 。”鼎则是一种三足两耳的食器 。、
文章插图
东晋杜育作《荈赋》,其中写道:“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 。器泽陶简,出自东隅 。酌之以匏,取式公刘 。惟兹初成,沫沉华浮 。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涉及择水(挹彼清流)、选器(器泽陶简,出自东隅)、酌茶(酌之以匏) 。茶煮好之时,茶沫沉下,汤华浮上,亮如冬天的积雪,鲜似春日的百花 。
既“酌之以匏”,以匏瓢舀茶汤,当在鼎、釜中煮茶 。用匏瓢舀到“出自东隅”(今浙江一带)的瓯或碗中饮用 。
总之,汉魏六朝时期的饮茶是煮茶法,以茶入鼎、釜而煮,盛到碗内饮用 。
隋唐时期
【中国古代饮茶都有什么步骤?中国的茶艺与日本的茶道有什么渊源?】隋唐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帝国 。中国饮茶至中唐开始普及,形成“比星之饮”,“始自中地,流于塞外” 。隋朝短暂,茶事记载很少 。唐朝茶以团饼为主,也有少量粗茶、散茶和米茶 。隋唐时期的饮茶除沿续汉魏南北朝的煮茶法外,又有泡(淹)茶法和煎茶法 。

文章插图
一、泡(淹)茶法
《茶经·七之事》引:“《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这 。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这段引文涉及制茶法、饮茶法,其意思是说:在川东鄂西交界一带地方,采叶制成饼茶,叶老的,则要用米汤处理方能做成茶饼 。想饮茶时,先烤茶饼至赤色,再捣末设入瓷器中,用葱、姜、桔子作佐料,加入沸水浇泡 。喝了可以醒酒,使人不想睡觉 。这种以沸水冲泡茶的泡(淹)茶法起始约在隋唐间 。
《茶经·六之饮》又载:“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乃斫、乃熬、乃炀、乃春、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活焉,谓之阉茶 。”这段文字是说,所饮茶有粗、散、末、饼四类 。粗茶要切碎,散茶、末茶入釜炒熬、烤干,饼茶春捣成茶末 。无论饮哪种茶,都是将茶投入瓶子和缶(一种细口大腹的瓦器)之中,灌入沸水浸泡,此称为“阉茶” 。阉义同淹,阉茶即是用沸水淹泡茶 。这种泡茶简单方便,民间较流行 。

文章插图
二、煎茶法
在汉语中,煎、煮义近,往往通用 。这里的“煎茶法”特指陆羽所创的一种煮茶法,为了区别于汉魏南北朝的煮茶法故名“煎茶法” 。其与煮茶法的主要区别有二,其一煎茶法入汤之茶一般是茶末,而煮茶法用散、末皆可;其二煎茶法汤于一沸投茶,并加以环搅,三沸则止,而煮茶法茶投冷、热水皆可,须经较长时间的煮熬 。
- 2022北京冬奥会冰壶混双循环赛中国组合57不敌美国遭遇三连败,如何评价本场比赛?
- 在你心中古代十大名将排行有哪些能入榜?
- 古代女生的内衣什么样?
- 中国足协世预赛为什么要承担其他球队的差旅费?
- 你敬仰哪些古代女英雄?
- 勤奋学习的诗句推荐 有关勤奋学习的诗句
- 中国的出轨率,出轨数是世界第一,是什么导致人们的三观扭曲了?
- 最美的20句爱情诗 诗经爱情诗执着
- 如何看待中国足协被要求承担对手差旅费?
- 《2019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报告》厦门进入榜单前十强,位列第七位, 你怎么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