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译文及原文(13)


译文:
掌握道的人往往不善于言词,夸夸其谈的人并不一定具备什么真才实学 。抑制人们的贪欲,绝断人们的妄念,挫去人们的锋芒,排解人们的纷争,互补人们的长处,同化人们的弱项,这就叫做大同 。进入大同境界的人,既不可能亲近他,也不可能疏远他;既不可能使他得利,也不可能使他受损;既不可能使他尊贵,也不可能使他卑贱 。这样的人为天下人所尊崇 。
第五十七章
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译文:
用公正的办法治国,用欺诈的手段用兵,用清净无为之道来统领天下 。我根据什么知道应该这样呢?根据如下:天下禁令越多,百姓越贫穷;民间的武装越精良,国家越混乱;人们对技巧的讲究越多,邪门歪道越容易产生;法令越明晰,盗贼越会不断增加 。所以圣人说:“只要我无为,人民就会自然归顺;只要我清净,人民就会自然安宁;只要我不朝令夕改,人民就会自然富足;只要我无欲,人民就会自然淳朴无争 。
第五十八章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译文:
为政者处事宽和,人民就会变得淳厚、朴实 。为政者政策苛刻,人民反而会变得狡诈 。灾祸啊,幸福就紧跟在它的身边;幸福啊,灾祸就潜伏在它的里面 。谁能知道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呢?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正确会变为邪恶,善良会变为凶狠 。人们迷惑于偏见,由来已久了 。因此圣人端正自身却不为难别人,刚正不阿却不伤害别人,坚持正道却不强人所为,成就辉煌又不自我炫耀 。
第五十九章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为啬是谓早服 。早服谓之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
译文:
管理百姓,侍奉苍天,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无为中有所积蓄 。在无为中有所积蓄,也就是防患于未然 。防患于未然,也就是花时间修养自己的品德 。修养好自己的品德也就能无往而不胜 。无往而不胜,就没有人能估量出你拥有的力量 。有了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 。掌握了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就可以使国家长治久安 。这就是使一个国家根基牢固、永不衰败的途径 。
第六十章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
译文:
治理国家就像煎小鱼那样,不能经常搅动它 。按照道理来治理天下,那些鬼就会失去灵验 。不只是鬼失去了灵验,神也不会再去伤害民众,圣人也不会伤害民众 。鬼神都不去伤害民众,民众则会受益于他们的恩泽 。
第六十一章
原文:
大国者下流 。天下之牝,天下之交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
译文:
大国要像海洋居于百川的下游一样,这样天下就会归属于它 。凡是居于天下最低下的位置的定是天下百川交汇的地方 。雌性总是凭着柔静的仪态征服雄性,因为柔静也是一种低下的表现 。所以大国用谦下的态度和小国相处,就能取得小国的归附;小国用谦下的态度去对待大国,就能受到大国的庇护 。所以有的谦下能换来别人的归附,有的谦下能取得别人的庇护 。大国不要过于想得到小国的拥戴,小国不要过于想得到大国的庇护,二者若想各得所需,大国更应该注意谦下忍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