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译文及原文(12)


第五十二章
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
译文:
天下万物都有一个起源始点,可以把这个起源看做万物的母体 。掌握了这一根本,就可以凭此来了解万物的属性 。认识了万物的属性,回头再坚守这一根本,就会终生没有危险 。闭塞贪欲之门穴,终生不会遭受辛苦 。放纵奢望,碌碌多为以求过多的外物,终生不得安宁 。能洞察细微叫做明智,能保持柔弱叫做刚强 。发挥长处,做到明智,不给自己招致灾祸,这就是遵循了大道 。
第五十三章
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竽 。非道也哉!
译文:
假如我多少掌握一些常识的话我就沿着正路行走,而生怕误入歧途 。大路非常平坦而宽阔,而有些人偏偏喜欢走歪路 。朝政极为衰败,农田极为荒芜,老百姓的仓库也极为空虚 。而统治者却身穿华丽服装,腰佩锋利长剑,酒足饭饱,搜刮占有大量的财物,这样的人可以说就是强盗头子 。这是违背道义的呀!
第五十四章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
译文:
善于建树的没有力量能动摇其意志,,善于保持的没有力量能改变其信念,子孙凭借这种意识,可以使对祖先的祭祀永不断绝 。用这种意识来修养自身,个人品行就会变得纯真;用这种意识治理家庭,美德就会感化全家;用这种意识来管理乡里,美德就会推及乡里;用这种意识来整顿国家,美德就会遍及全国;用这种意识来治理天下,美德就会普及天下 。所以要通过掌握自己的行业来了解他人的内心,通过认清自家的处境来了解别人家的冷暖,通过观察所处的乡里了解其他乡里,通过观察自己的国情了解他国,通过观察今日之天下了解过去和未来的天下 。我凭什么知道天下的原则并以此来观察天下的事情呢?就凭借这样的原则 。
第五十五章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
译文:
一个人所具有的高尚品德,能像婴儿一样纯真,那么毒虫就不会去蜇他,猛兽就不会去抓咬他,凶鸟就不会去攻击他,身体虽然柔弱无力,然而手握东西却会握得很紧 。婴儿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但生殖器会自然勃起,这是因为他精力充足;成日号哭声音却不嘶哑,这是因为他元气柔和 。懂得保持这种“柔和”,可以说懂得了道,懂得了道叫做明智 。有益于生命的叫做祥瑞,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就叫做刚强 。事物强盛到极点就会走向衰老,衰老是不遵循道的结果,不遵循道就会短命 。
第五十六章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