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假如国家的政治措施符合道的规范,连战马也会卸鞍而用来耕田了;国家的政治措施不符合道,连怀胎的母马也会用于战场 。最大的灾祸是不知满足,最大的危机是贪得无厌 。所以知道满足的这种感觉充满内心,才会永远满足 。
第四十七章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
译文:
不出大门,也可了解天下的大事;不望窗外,也可明了天体的运行规律 。只知赶路,走的越远,知道是事理却会越少 。因此,圣人不去远行,也能知识渊博;不去观察,也能有所明白;不去亲自动手,也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
第四十八章
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
译文:
研究学问,知识会一天比一天增多;研究“道”,欲望会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便会达到清净无为的境地 。清净无为反而能够成就一些事情 。治理天下就是要凭借清净无为,如果政令繁苛,就不能够治理好天下 。
第四十九章
原文: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
译文:
圣人没有一般人的私欲,而是把百姓的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 。善良的人,我会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意对待他,结果就会使他也变得善良 。诚实之人,我信任他,不诚实的人,我也信任他,结果就会使他变也变得诚实起来 。圣人治理天下,要使天下人的思想都变得混沌模糊 。百姓都喜欢多闻博见,而圣人要使他们都变得天真单纯的孩子一样 。
第五十章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
译文:
人从一出生就开始走向死亡,其中,长寿的约占十分之三,短命的约占十分之三;为了生存而劳碌奔忙,结果反而加速死亡的也约占十分之三,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太过分地去追求保养生命的物质条件,结果适得其反 。听别人说,善于保护生命的人,在陆地行走不会受到兕牛和猛虎的侵害,在战争中也会免遭杀伤 。因为兕牛找不到用角去触他的地方,猛虎也寻不到用爪子去抓他的机会,兵器又无法去刺向他 。以上这些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本身没有进入这些可以致死的境地 。
第五十一章
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
译文:
“道”使万物得以产生,“道”使万物得以畜养并繁殖,物质使万物得以成形,环境使万物得以成长成熟 。因此天下万物没有不尊崇“道”和重视“德”的 。“道”被尊崇,“德”被重视,并没有人下令要他们这样,而是万物本身自然而然地要永远去这样做 。所以是“道”使万物得以产生,“德”使万物得以养育,道和德使万物生长发展,使万物成熟,使万物得以养护 。道和德生养了万物却不占有它们,帮助了万物却不依赖它们,成就了万物却不做它们的主宰 。这应该说是最高尚的品德 。
- 周本纪原文注释及翻译 史记周本纪原文及翻译
- 婴儿经常吐奶怎么回事 婴儿吐奶是怎么回事以及处理方法
- 关于劝学全文鉴赏 孙权劝学的主旨句
- 梵天寺木塔全文解析 梵天寺木塔翻译及原文
- 西施咏全文赏析 西施咏王维古诗词
- 西塞山怀古全文翻译 西塞山怀古注音版古诗
- 无题全文解析 无题唐李商隐的古诗
- 爱莲说全文解析 爱莲说原文拼音版朗读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逐句赏析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原文及翻译
- 寿阳曲江天暮雪阅读答案 寿阳曲江天暮雪翻译及赏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