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原文注音版本 卖油翁原文及翻译拼音( 三 )


三个寓言故事虽有相近之处,但在主旨上却略有出入 。《卖油翁》的故事相较其他,更强调日复一日重复积淀的重要性 。这更多形成的是一种肌肉记忆,是大脑下意识的驾熟就轻;而《庖丁解牛》更加偏重在反复实践中寻得“道”,“道”姑且可称之为客观规律,然后以“道”为方法论,而不单单靠肌肉记忆来指挥实践;轮扁斫轮更是有所不同,强调要领会言外之意,不能单拘泥于先人的书面文字,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庖丁解牛》、《轮扁斫轮》这两则典故均出自《庄子》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众所周知,庄子的思想带有客观唯心主义色彩 。将“道”总结为万事万物的本源 。如《庖丁解牛》中,蕴含着的养生之道:凡事要顺应自然,不可倒行逆施,方可尽享天年 。而《轮扁斫轮》也蕴含天道,这种道蕴于心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
我认为这三个寓言故事其实说的是人的三层意识 。
《卖油翁》说的是第一层意识,《庖丁解牛》说的是第二层意识,《轮扁斫轮》说的是第三层意识 。
与甲骨文被发现的同年(1899年)问世的弗洛伊德心理学,给世人揭示了在人的意识(Consciousness)之外,还存在着无意识(The Nunconscious),在无意识中还包含着前意识(The Preconscious)与潜意识(The Unconscious)……
在甲骨文研究正式形成体系之前的1923年,弗洛伊德又对意识提出了新的认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具有三个层次: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
弗洛伊德对人的意识、无意识的研究是现代人类认识“完整的人”非常重要的知识背景,弗洛伊德虽然不是最终揭示“完整的人”的内在结构,但是,他所提出的关于意识、无意识的相关概念,已经为我们勾勒出了“完整的人”比较清晰的轮廓 。
我们依然借助虚拟现实(VR)电子游戏来说明,甲骨文“人”字所表示的是显性世界中的人体,这个人体就好比是虚拟现实(VR)电子游戏中的“游戏角色” 。而甲骨文“身”字所表示的是隐性世界中的人体,但是,这个隐性人体并不是游戏玩家本身,而是游戏玩家的操控游戏角色的装备!
我们把“完整的人”可以看成是一种彻底沉浸式的虚拟现实(VR)电子游戏,为了能让游戏玩家体验到彻底沉浸在虚拟现实中的感受,游戏玩家就穿上了一件与“游戏角色”人体一模一样的“衣服”,这件“衣服”是一件“全覆盖体感衣”,把游戏玩家身上所有的感觉器官都覆盖掉了 。这样产生的效果就是,游戏玩家身上所有的感觉都是游戏角色在虚拟现实中所感受到的感觉 。
在中国古代,对前意识与潜意识的认识是很清晰的,只是在表达上不是很清晰,前意识其实就是修心、正心的“心”,而潜意识就是真心的“心” 。《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用现代心理学的语言来说,就是克制、净化前意识,“而生其心”就是让潜意识发挥作用 。
根据上面的“完整的人”的结构图来看,“完整的人”在重叠结构世界中,包含着三层结构,第一层在显性世界中,还有两层在隐性世界中 。每一层都有一个独立人体以及相应的独立意识,也就是说“完整的人”有三层身体、三层意识 。
三层人体、三层意识,用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有点显得令人不可思议,但是,在中华传统的道家、佛家文化看来,三层人体,三层意识基本上就是一种常识,只是在古代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明白人很难与普通人交流而已 。
第一层肉体,用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话来说,叫做“化身” 。
在化身上的意识(consciousness),用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概念是“本我”,用道家的说法是“欲神”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