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
【原文】
2·5 孟懿子①问孝,子曰:“无违 。②”樊迟③御④,子告之曰:“孟孙⑤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注释】
①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 。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
②无违:不要违背 。
③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 。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 。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
④御:驾驭马车 。
⑤孟孙:指孟懿子 。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 。”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
【评析】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 。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 。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
【原文】
2·6 孟武伯①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② 。”
【注释】
①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 。武是他的谥号 。
②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 。疾,病 。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 。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 。(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
【评析】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 。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 。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 。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 。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 。
【原文】
2·7 子游①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②,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①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
②养:音yàng 。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 。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 。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评析】
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 。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 。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 。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困为此说比较妥贴 。
- 这6首精美古诗 刘禹锡最著名的诗有哪些
- 瘦腿,瘦胳膊 对于减肥有什么方法吗?
- 你们有哪些美容保养的好习惯?
- 从小到大母亲教会了你哪些人生道理?
- 亚运会16强出炉,中国男足对阵沙特,有球迷认为沙特故意输球对阵中国队,你怎么看?
- 花生油有保质期吗 花生油保质期一般是多久
- 世上最美的照片什么?
- 立夏有什么讲究吗?习惯吃什么美食?
- 新房改水电装修注意事项有哪些,2022新房改水电一般多少钱
- 2022年杭州办亚运会,对杭州有何好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