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有哪些内容 论语全文注释及翻译解释(11)


【原文】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 。有事,弟子服其劳②;有酒食,先生③馔④,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①色难:色,脸色 。难,不容易的意思 。
②服劳:服,从事、担负 。服劳即服侍 。
③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
④馔:音zhuàn,意为饮食、吃喝 。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评析】
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 。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
【原文】
2·9 子曰:“吾与回①言,终日不违②,如愚 。退而省其私③,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
【注释】
①回:姓颜名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30岁,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
②不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 。
③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与其他学生讨论学问的言行 。
【译文】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 。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
【评析】
这一章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他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 。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蠢人 。
【原文】
2·10 子曰:“视其所以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③,人焉廋④哉?人焉廋哉?”
【注释】
①所以:所做的事情 。
②所由:所走过的道路 。
③所安:所安的心境 。
④廋:音sōu,隐藏、藏匿 。
【译文】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评析】
本文主要讲如何了解别人的问题 。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 。
【原文】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 。”
【注释】
①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 。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
【评析】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 。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
【原文】
2·12 子曰:“君子不器① 。”
【注释】
①器:器具 。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
【评析】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 。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 。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 。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