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佑六年(1061)8月 , 欧阳修因苏轼才能见识都比较出色 , 举荐他进入秘阁 , 即朝廷藏书的地方 。由于当时的人们应试都不打草稿 , 文章多数写的很一般 , 但从苏轼开始起草 , 写出的文章逻辑就很清晰 。于是 , 在参加了朝廷不定期举办的制科考试后 , 苏轼被列入第三等 , 因为第一等、第二等是虚设 , 不授予 。所以 , 《宋史》讲 , 自从北宋初年以来 , 制策被列入第三等的 , 只有吴育和苏轼两个人 。
吴育是宋仁宗前期重臣 , 官至参知政事 , 比苏轼的辈分还要一些 。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 , 民贫役重 , 岐下岁输南山木筏 , 自渭入河 , 经砥柱之险 , 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 , 为修衙规 , 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 , 自是害减半 。
在古代 , 授职升职降职都有很多种词语 , 除的意思是免去旧职务授任新职务 。
嘉佑六年(1061)冬天 , 26岁的苏轼被朝廷重新任命为大理寺评事、凤翔府签书判官 。北宋以京官身份到地方州府任判官称之为签判 。凤翔府 , 唐朝肃宗至德二年(757)升凤翔郡置 , 北宋属秦凤路 。辖区大致在今天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 。
关中 , 历朝历代范围不一 , 大致指陕西省及其周边地区 。李元昊 , 西夏王朝建立者 。北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 , 西夏进攻北宋边境、威胁关中 , 双方在此后经历多次大战 。庆历四年(1044) , 双方签订“庆历和议” 。
关中地区自从西夏李元昊叛乱后 , 百姓贫困、差役繁重 , 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 , 从渭河进入黄河 , 往往要经过河流湍急的地方 , 导致当地的衙吏相继破产 。苏轼访察到其中的利弊所在 , 为衙门修订了新衙规 , 让衙吏自由选择水工 , 按时输送木筏 , 可适当停止 , 从此损失的利益减少了一半 。
治平二年 , 入判登闻鼓院 。英宗自藩邸闻其名 , 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 知制诰 。宰相韩琦曰:“轼之才 , 远大器也 , 他日自当为天下用 。要在朝廷培养之 , 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 , 皆欲朝廷进用 , 然后取而用之 , 则人人无复异辞矣 。今骤用之 , 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 , 适足以累(lěi)之也 。”
嘉祐八年(1063)农历三月 , 宋仁宗驾崩 , 养子赵曙登基 , 于次年(1064)改元治平 , 是为宋英宗 , 宋朝正式进入了中期 。
治平二年 , 公元1065年 , 30岁的苏轼从凤翔府回京担任登闻鼓院判官 。宋英宗在做藩王的时候就听闻过苏轼的名声 , 想依照唐朝的旧例召苏轼进入翰林院 , 起草诏令 , 但身旁的宰相韩琦说道:“苏轼的才能 , 将来必成大器 , 担当天下大任 , 关键在于朝廷要合适地培养他 , 使天下的士人无不敬畏、羡慕且佩服他 , 都想要朝廷重用他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将来召来重用 , 那天下的人都不会有异议 。如果按照现在的情况 , 突然重用苏轼 , 天下的士人未必会服气 , 反而会使得苏轼受到不必要的争议 。
- 寓言故事越工操舟 越工善为舟文言文翻译
-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识
-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大全 有关节日的古诗有哪些
- 阮裕焚车文言文翻译注释 阮裕焚车文言文翻译
- 12生肖的来历故事 十二生肖的故事传说
- 欧阳修苦读给我们的启示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翻译
-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 盘古开天地文言文翻译
- 鸟雀尽人译文 鸟与人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 宋濂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宋濂借书原文
- 西江月苏轼照野弥弥浅浪赏析 西江月苏轼翻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