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里的梢棒怎么读 梢棒的拼音怎么读( 七 )


打草惊蛇 大刀阔斧 大街小巷
调兵遣将 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龙潭虎穴


课内词语:
性命 诡计 破烂 耻笑 胸膛
拳头 酥软一饮而尽 半夜三更


句子解析:
1、 武松听了 , 笑道∶“我是清河县人 , 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 , 几时听说有大虫!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 。 就有大虫 , 我也不怕 。 ”店家道∶“我是好意救你 , 你不信 , 进来看官府的榜文 。 ”武松道∶“就真的有虎 , 我也不怕 。 ”
武松出言豪壮 , 可以看出他勇敢无畏、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 。 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 这种性格为下文勇猛打虎的行为做了铺垫 。


2、武松看了 , 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 , 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 。 我怕什么!”
“笑”说明武松看到树上的字 , 仍然不相信景阳冈上有虎 , 还认为是店家的诡计 , 真是固执己见 。 “我怕什么”表现了武松的无所畏惧 , 胆量过人 。


3、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 , 一定会叫店家耻笑 , 算不得好汉 , 不能回去 。 ”细想了一回 , 说道∶“怕什么 , 只管上去 , 看看怎么样 。 ”
这句话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 。 武松这时才相信冈上有虎 , 但是一点也不害怕 。 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 , 也出于自尊和面子 , 他不愿下冈 。 表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


4、原来大虫抓人 , 只是一扑 , 一掀 , 一剪 , 三般都抓不着 , 劲儿就泄了一半 。
般:这里是指种、样 。 武松三“闪” , 消耗了老虎的体力 , 挫伤了它的锐气 。 表现了武松的以退为进 , 机智灵敏 , 有勇有谋 。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4):写武松在酒店喝了十八碗酒 , 不听店家的劝告 , 执意要上景阳冈 。
第二部分(5~7):写武松上冈 , 看见官府的榜文 , 才知真的有虎 , 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 , 决定继续上冈 。
第三部分(8~12):写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 , 终于打死了猛虎 。
第四部分(13):写武松打死老虎以后 , 一步步挨下冈来 。


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 , 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 , 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的故事 , 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


问题归纳:
1.酒家为何给店取名为“三碗不过冈”?武松知道真的有虎 , 他为什么还执意上冈?
因为酒家的酒比得上老酒的滋味 , 凡是客人到店中 , 吃了三碗的就醉了 , 过不得前面
的山冈 , 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 。 武松之所以执意上冈 , 一是怕店家耻笑自己 , 二是对自己战胜老虎有很大的信心 , 表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英勇无畏 。


2.老虎是怎样进攻武松的?这样详细写老虎的目是什么?
老虎的进攻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 , 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 。 详细写虎是为了写人 , 以虎的凶猛衬托出人的勇猛 。


3.文中多次用了“闪”这个动词 , 你觉得能不能换成“躲”?为什么?
面对老虎的凶猛进攻 , 此时武松唯一的对策就是“闪” , 一个接一个的“闪”字 , 乍看起来 , 好像轻描淡写 , 又是重复雷同 , 其实 , 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 。 不能换成“躲”字 , 因为“闪”字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 。 武松在遭遇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闪”既是本能的反应 , 又是防御的手段 。 二是“闪”这个动作 , 具有突发性 , 用在这里 , 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 。 三是“闪”指主动地躲过 , 如果换用“躲”字 , 则会显得很被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