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闯科研丛林频遇尴尬:没人带,靠自己野蛮生长( 七 )

  在北京一所高校就读的李夏静(化名)也很焦虑 , 因为结题的日子越来越近 , 她的实验成果却一直出不来 。 她和导师的沟通存在严重的问题:“导师虽然告诉了我整个实验的预期成果 , 但是没有指导实验方案怎么具体设计 , 我其实一直走在错误的方向上 。 导师一直鼓励我去尝试 , 其实我是希望她帮我指一个明确的方向 。 ”

  相较前两位同学而言 , 武汉一所大学物理专业的学生蔡泽琛(化名)在本科期间做科研的过程就非常顺利 , 而且结果很符合自己的预期 。

  “导师当然会意识到本科生知识储备不够 , 在做课题之前就会告诉我们要学什么 。 ”他介绍说:“导师初期的指导能够帮我们快速入门 , 基本上所有人的第一个科研选题都是老师给的 。 我的导师直接给出了整个科研课题的路线图 , 把阶段性成果都先猜测出来了 , 我的工作就是把中间的过程补充好 。 等到第二个科研项目的时候 , 部分选题思路来自我的导师 , 他还负责帮我联系了校内外专家 , 同时也参加了很多讨论 。 ”当然 , 蔡泽琛自己也非常拼 , “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是常态 , 大二的寒假大年三十还在写代码、跑模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