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代:一颗砀山梨背后的产业竞争格局砀山水果如何突围( 二 )

两千多年中历经各种灾害 , 每次都可能导致品种进化或退化 , 但其酥脆浓甜的特征 , 被稳定地保留下来 。
“酥脆浓甜” , 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还非常稀缺 , 全国水果商人汇集砀山抢梨 , 到90年代中期 , 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 地头收购价每斤接近2元 , 一亩梨园就是一个万元户 。
尾随水果商人到来的是各地的梨苗商人 , 他们把砀山酥梨引种到了江苏、陕西、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新疆等地 。 到2004年 , 除砀山本地有50万亩连片种植的砀山酥梨外 , 全国各地引种面积近500万亩 , 几乎占到当时全国梨树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 。 加之砀山酥梨丰产的特性 , 其产量更是占到全国梨产量的48%
产量的激增让产品的势能快速耗散 , 2003年和2004年 , 产地批发价降到了90年代的五分之一 。
砀山必须找到新的竞争落差 。
第二次产业升级
第一次砀山水果产业红利 , 是有和无的竞争 。 改革开放后 , 中国的水果市场从供给短缺向供给过剩转变 , 很难再出现一个爆品通吃的机会 。 第二次产业升级 , 应该比什么?
|迭代:一颗砀山梨背后的产业竞争格局砀山水果如何突围
文章图片

▲如何在传承2500年经典品种的基础上 , 不断适应形势进行品种引进、品牌打造和产业链创新 , 是当地政府、水果行业和果农多年来持续积极面对的关键问题 。 王从启|摄
砀山县政府于2001年制定了“4111”计划 , 三年后又修订为“3211”计划 , 即保留优质砀山酥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