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代:一颗砀山梨背后的产业竞争格局砀山水果如何突围( 五 )
竞争不再是某几个批发商之间的博弈 , 而是产区和产区间的比赛 。 一颗小小的水果 , 越来越成为从育种、标准化种植、现代产业链、销售通道、快速获取市场信息、准确决策到打造品牌的全方位比拼 。

文章图片
▲2019年砀山县政府选择3000亩集中连片优质梨园 , 建设集“智能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农旅相结合”为一体的 “一号梨园” , 代表了砀山梨种植的最高水平 。 王从启|摄
2019年砀山县政府选择3000亩集中连片优质梨园 , 建设集“智能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农旅相结合”为一体的“一号梨园” , 代表了砀山梨种植的最高水平 。
一号梨园使用了大量传感器、自动杀虫装置、水肥一体化等设施 , 砀山县梨树研究中心主任田娟希望这个高标准梨园不仅用于示范 , 还要解决普通梨农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 为此开设了辅导班 , 免费向种植户介绍标准化生产 。
然而梨农年纪偏大 , 很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 , 对设施投入的账算不清 , 加上梨树历史悠久 , 很难改变树型、树间距 , 机械化潜力有限 。
砀山的黄桃罐头产业也面临类似问题 。 徐奥自2015年接手家族罐头厂后 , 每年都改造生产线 , 但挖桃核只能靠双手 , 占用全厂40%的工人 。 招人成了徐奥的一件大事 。
另一家1.5万吨的玄庙镇冷链物流产业园里的水果 , 30%的量走线上 , “其中99%通过拼多多销售” , 冷库负责人蒋松林计划今年再扩建5000吨厂房 。 除了这两家规模最大的冷库 , 砀山还建设了140多座中小型冷库 , 总容量20万吨 。 冷库能把砀山梨的销售周期拉长三个月 。
砀山水果产业的参与者 , 正用各自的方式加入第三次产业升级 , 寻找或制造新的“竞争落差” 。
新的变量
在第三次产业升级中 , 电商是一个新增重要变量 。
砀山重视发展农产品电商 , 多次获得国家级荣誉 , 电商销售额从2015年的10.4亿元 , 增长为2020年的60亿元 , 年均增长率41.7% 。 目前有十多万人从事电商、物流、包材相关产业 。
除了能看到的拓阔销路 , 增加就业 , 拼多多还以产业安全阀的功能 , 更深入地参与到了砀山水果产业的机理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