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不利,有人给卫青提了一个建议:大将军出师以来,从来没有斩过一位部将,现在苏建丢了本部人马,正好斩他立立大将军的权威 。
说实话,卫青为人太低调了,出了名的汉朝好人,从不无缘无故处罚部下,在长安,也不愿意结交文人名士,这大概是他的功劳如此之大,但我们在史书上却很少找到他征战的细节的原因 。反而是没立过大战功的李广同学,就是被俘了,也有荡气回荡潇洒写意的描写 。
卫青否决了这个建议,表示自己以皇帝近亲统率大军,怎么还怕没有权威?我还怕大家担心我擅用权力呢 。我不能诛杀大将于国境之外,这个事情还是交给陛下处理 。
卫青将苏建送回了长安 。汉武帝也没有杀苏建,只是将其贬为平民 。
这一次大军出动,不但没有收获,还失去了两位将军,这在卫青的出征中是极为罕见的 。
好在,舅舅不给力,外甥来救场 。
五年前,汉武帝第一次对匈奴用兵,卫青原本是打酱油的,却意外奇袭龙城,寄于重望的李广反而大败而归 。
大军军队的运势从李广转给了卫青 。
大概上天准备再洗洗牌,要从这一场大仗开始,将汉军的运势过渡给一个年轻人 。
这位年轻人当然就是霍去病 。
这一次,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跟随卫青出战 。卫青也没打算让他帮什么忙,就给了他八百骑兵 。在大家看来,也就是感受一下战场的气氛,能够安全回来就烧高香了 。
就像当年舅舅卫青第一次出征,把陪练玩成了主力一样 。霍去病也玩了一把喧宾夺主 。
他带着这八百骑兵脱离大部队数百里,冲到匈奴的后面,一阵猛打猛冲,竟然被他斩获了二千人,抓了一堆俘虏 。而且全是硬菜,这里面包括匈奴单于的祖父辈大佬 。单于的叔叔被活捉,还有一大堆匈奴的国相当户 。
汉武帝原本还有一些郁闷,听到霍去病的战绩,大为兴奋,表示霍去病的战绩冠于全军,所以给了他一个响亮的侯名:冠军侯 。
第一次出征,就捞了一个侯,而我们的李广将军这一次又是空手而归,没有任何收获 。
人比人,实在不能比 。
霍去病的胜利几乎是克隆了卫青的龙城之捷,在友军吸引主力时,他长途奔袭,攻击匈奴的薄弱点,然后大胜而归 。
那么是李广又一次输给了运气?
历史似乎要给李广一个彻底的答案,将他跟霍去病摆到了同样的战局上 。
两年后,霍去病再次出征,第一次大放光彩之后,十七岁的霍去病就成为了汉武帝最喜欢用的大将,甚至已经超过了卫青 。
这一次,升为骠骑将军的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转战六日,击五国,杀匈奴的折兰王,斩卢胡王,又抓了一大堆的匈奴相国都尉,还把人家的祭天的小金子都抢了回来 。
至于霍去病是怎么完成六日击五国这样的神奇战绩,我们的司马迁先生并没有兴趣详加记载 。
到了夏天,霍去病再次出征,跟老将公孙敖从北地分兵两路出击匈奴 。李广跟张骞从左北平分路出击 。
李广率四千骑兵前突,张骞带一万骑兵在后面殿后 。可李广又倒霉了,撞上了匈奴的四万兵马 。
李广这个人怎么老碰上倒霉事呢?
这不只老怪老天不开眼,是李广自己打仗不按规矩出牌,他打仗全靠随意,从来没有斥侯,这种打法,他不倒霉谁倒霉呢?
被匈奴大军包围,李广的部队也开始慌了,我们李广同志从来不怕,因为他单兵作战能力强啊 。下令自己的儿子李敢率几十名骑兵去试一下 。
李敢就去了,在敌阵里来回冲了一下,回来报告,这伙匈奴都是菜鸟,很好对付 。
- 为什么有人说郑州的烩面不如过去好吃了?
- 减腰腹 吃得少不如吃得巧
- 世界最辣的辣椒 娜迦毒蛇堪称辣椒中的战斗椒让人生不如死
- 坐姿不正小心美腿变象腿
- 为什么说谢娜主持双十一晚会,水平还不如沈梦辰李莎旻子
- 玄关柜整面到顶,收纳足了,但真算起来,还不如局部做高低台好用
- 其他风格看腻了,不如换换中古风
- 陈梦世界diyi,还夺得了奥运冠军,为啥人气不如孙颖莎和刘诗雯
- 家里最不能缺的是柜子,定制时花再多钱在样式上,都不如选好配色
-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你们认同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