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什么后世诗人多在诗词中怀念李广而不怎么推崇卫霍呢

在队伍中,有一个特别的人,这个人是张骞 。十多年前,汉武帝派张骞去寻找大月氏组团打怪,不是,是打匈奴 。经历千辛万苦,张骞终于在现在的阿富汗找到了移民的大月氏 。可人家生活乐逍遥,根本不想再开战 。
张骞没有完成他的外交使命,但他也没有白去,一路上踩好了点,匈奴人在什么地方他一清二楚 。有这样一位超级地陪,这一战大获全胜,斩获匈奴一万余人 。张骞因此封为博望侯 。因为张骞同学在西域各国中名气太大,在他之后,到西域出差的汉朝使者,都称为博望侯 。
这是张骞用十多年的努力得到的 。而除了张骞之外,最亮眼的不是卫青,而是一个年轻人霍去病 。

李广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什么后世诗人多在诗词中怀念李广而不怎么推崇卫霍呢

文章插图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 。他的母亲是平阳公主府上的女奴卫少儿,父亲是平阳县的小吏霍仲孺 。
说起他的父亲霍仲孺,可能是世界上最走运的渣男 。
说是渣男,是因为霍仲孺跟卫少儿生下儿子霍去病之后,拍拍屁股就走了,回了老家另外娶了老婆,连霍去病的生活费都没有付,只当没有这个儿子一样 。
说他幸运,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成为了大汉顶尖的人物,一个成为了军神,一个成为了名臣 。
霍去病生下来第一年,父亲霍仲孺就开溜了 。霍去病成为了私生子,好在第二年,他们家走运了,她的姨妈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带到了宫里,到了第二年,卫子夫再度受宠,最终成为了大汉的皇后 。
以此推断,霍去病的童年虽然没有父亲,但生活还是有保障的,小时候,他就开始学习骑马射箭,而舅舅卫青也给了他很多的关爱,使他不至于在情感上有太大的缺陷,但毕竟是没有父爱,最关键的亲情缺失让霍去病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 。
可这个性格恰好迎合了汉武帝的性格 。汉武帝就不喜欢张扬,喜欢稳定老实的 。
长大一点,霍去病被召进宫,司马迁先生酸溜溜的用一个字来形容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喜欢:幸
到底是什么幸法,司马迁很任性,不解释 。但其实,汉武帝喜欢霍去病是很正常的 。
霍去病的姨妈是大汉皇后,给汉武帝生了儿子,舅舅正率领大军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让那些反对跟匈奴开战的人哑口无言 。这些胜利也让汉武帝的权威达到了巅峰 。想当年,汉武帝的父亲想封两个匈奴降王为侯都费老鼻子劲,现在是想封谁就封谁 。
这么给力的一家人,能不喜欢他们家的小孩吗?
但霍去病的受宠不仅仅是因为家庭的原因,而是这个孩子太懂事了,懂事得不像一个孩子 。
他功成名就之后,回到山西找到他的父亲--这个抛弃他母子的人 。一般来说,这是报复的好时机 。霍仲孺也提心吊胆,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大祸 。
可是,霍去病很温和,恭敬的向父亲跪下,“以前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所以没有尽到孝道 。”
霍仲孺惭愧不敢回答 。
霍去病替这位没有尽过一天责任的父亲置办田宅,并将异母弟霍光带到了长安进行栽培,这才有了后面的名臣霍光 。
这样低调懂事,完全不依仗姨妈的宠信,舅舅的权势胡乱飙车的孩子,汉武帝能不喜欢?
有一天,汉武帝特地把霍去病找过来,表示要教他一下孙子兵法 。
霍去病回答:“行军打仗,看当时的情况去决定就好了,没有必要看古兵法 。”
狂,没想到你小子平时不说话,一说话就要呛死人 。
行,那就让你去试试,看你到底有多少斤两 。
元朔六年,卫青率领六路大军出定襄击匈奴 。李广霍去病就在其中 。
这一次,卫青终于碰到了对手 。匈奴的单于亲自率兵出战 。汉军前锋三千骑兵一头撞上了匈奴的大军 。经过一天的浴血交战,汉军伤亡殆尽 。率领这三千骑兵的两位汉将,其中一位赵信因为原本就是胡人,干脆投降了 。另一位苏建只身逃了回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