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这才情绪稳定下来 。这时李广才下令结阵,围成一个圆圈 。
很快,匈奴的大军发起了攻击,箭如雨下,虽然有点菜,但毕竟人数占优 。数次冲击下来,汉军已经折损一半,箭也快用光了 。
这时候,李广让士兵拉满弓弦,但不要发射,而由他用自己特制的大号黄弓进行定点清除,专门射杀匈奴的将领,一连射死好几个 。
匈奴人的进攻慢了下来 。
这些细节全部记载在史记里 。司马迁先生真的是李广粉,李广的每一次战斗,尤其是失败,司马迁都要大书特书,将李广将军的骁勇展示出来,好像越败李广越勇,李广都是虽败犹荣 。而对于屡战屡胜,屡立奇功的卫青霍去病,司马迁先生总是平铺直叙,罗列一下数字就交差了 。好像这些战功的取得并没有什么出奇 。不值得详细去写 。
当然,李广确实是英勇的 。到了晚上,李广依然面不改色加紧巡视阵地,安定军心 。从这一点看,李广确实有一颗大心脏 。
到了第二天,押后的张骞终于到了,匈奴人一看汉军有了援兵,转身就撤了 。只是不知道张骞这位塞外老司机搞什么去了,竟然迷了路 。
这一战如果张骞能够及时赶上,李广能否封侯呢?
无法得知,只是霍去病的三个部下又封侯了 。
在李广跟匈奴血战时,霍去病正在匈奴的腹地大开杀戒 。其实他这一路也出了同样的问题 。原本要跟霍去病汇合的公孙敖半路拖延,没有按时抵达会合的地点 。
霍去病没有等待公孙敖,直接率着自己的部下跨越居延海,经过小月氏,抵达祁连山,深入二千余里,又整了一堆硬菜,包括但不仅限于匈奴小王七十个,国相都尉一大堆,斩杀三万余人 。
霍去病因功增邑五千户,三个部将一起封侯 。
遗憾的是,我们的司马迁似乎认为这样的大胜没什么意思,没有任何的细节描写,霍去病是怎么找到匈奴人的,交战中发生了什么,霍去病又有什么神勇表现,司马迁一概不写 。
不但不写,反而还搞起了怀疑主义 。在记载时,搞起了史书中常见的春秋笔法 。
比如,他记载霍去病上次的战功是这样的:
【冠军侯去病既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 。天子曰:“骠骑将军率戎士逾乌盭,讨遫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辎重人众慑慴者弗取,冀获单于子 。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馀里,合短兵,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馀级,收休屠祭天金人,益封去病二千户 。”】
对于霍去病的战功,司马迁写得很简单:将万骑出陇西,有功 。
有什么功呢?
按常理来说,司马迁就应该介绍了,抓获了什么人,干掉了什么重量级人物 。
但是,司马迁笔头一转,不去介绍,反而引用起汉武帝的话来 。“天子曰:等等等等”
又比如这一次,依然是如此:
【骠骑将军出北地,已遂深入,与合骑侯失道,不相得,骠骑将军逾居延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 。天子曰:“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斩首虏三万二百级,获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师大率减什三,益封去病五千户 。赐校尉从至小月氏爵左庶长 。鹰击司马破奴再从骠骑将军斩遬濮王,捕稽沮王,千骑将得王、王母各一人,王子以下四十一人,捕虏三千三百三十人,前行捕虏千四百人,以千五百户封破奴为从骠侯 。校尉句王高不识,从骠骑将军捕呼于屠王王子以下十一人,捕虏千七百六十八人,以千一百户封不识为宜冠侯 。校尉仆多有功,封为煇渠侯 。”】
- 为什么有人说郑州的烩面不如过去好吃了?
- 减腰腹 吃得少不如吃得巧
- 世界最辣的辣椒 娜迦毒蛇堪称辣椒中的战斗椒让人生不如死
- 坐姿不正小心美腿变象腿
- 为什么说谢娜主持双十一晚会,水平还不如沈梦辰李莎旻子
- 玄关柜整面到顶,收纳足了,但真算起来,还不如局部做高低台好用
- 其他风格看腻了,不如换换中古风
- 陈梦世界diyi,还夺得了奥运冠军,为啥人气不如孙颖莎和刘诗雯
- 家里最不能缺的是柜子,定制时花再多钱在样式上,都不如选好配色
-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你们认同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