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霍去病的战绩,司马迁表示宝宝没空不想多说,只来了一句捕首虏甚多 。到底怎么多呢,皇帝他老人家是这样说的嘛 。
在整个霍去病的传记里,一提到霍去病的战绩,司马迁总是不肯亲自说,全部引用汉武帝的话 。似乎他对霍去病这些传奇的战绩有些怀疑 。
霍去病立的这些功啊,都是深入敌境两千里,谁也没看到,你汉武帝说他立了这些功,那就立了吧 。
司马迁的怀疑并非没有道理,一个卫青已经够让人惊讶的,结果你们卫氏家族又出来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伙子,领着数万大军横扫漠北 。怎么听起来这么玄幻,这不会是你们虚报军功吧 。
直到今天,依然有人怀疑霍去病的战绩,认为并不是真的,或者有夸大的成份 。
对于这一切,只能说司马老爷子太偏心了 。汉朝军纪严厉,慌报军功是要砍头的,而且汉武帝已经有了卫青这位常胜将军,还需要捧一个假榜样出来吗?
大概司马迁觉得自己的怀疑也不太靠谱,所以想了一个比较牵强的理由,霍去病这么牛,只是装备好跟运气好 。
【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骠骑,骠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 。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 。由此骠骑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
他嘛,还不是占了大便宜,那些好的士兵先由霍去病挑选,好的战马优先供应霍去病,所以他才敢深入大漠,自己领着精锐骑兵在前面打怪捡装备 。而且运气又好,从来都没有碰到什么大事 。而那些老将军(比如李广),就没这么好运了,常常是捡人家挑剩下的,遇到战机也赶不上 。
我深深感受到了司马迁先生笔下的酸劲 。
可是,你们这些宿将,在门口转两圈,都能倒大霉,陷入困境,人家带着兵马转战万里,深入匈奴腹地,都从来没有困绝过 。一次倒还罢了,两次三次四次还是如此,这到底是实力问题还是运气问题?
运气只能解释一次 。屡次的成功或者屡屡的失败就不能归于运气 。
同样是友军拖后路,为什么霍去病能够深入二千里,斩获而归,而李广只能苦苦支撑呢?
秘密隐藏在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表彰里 。
霍去病率一万骑兵,自陇西出发北击匈奴,六日之间,转战五国,拿到了匈奴的祭天小金人 。夏天的时候,在李广被匈奴困住苦战的时候,霍去病过小月氏,至祁连山,斩获数万人 。抓了五个匈奴小王 。
汉武帝特地下令嘉奖,三位跟随霍去病的校尉也因功封侯,部将赵破奴因为斩遬濮王,捕稽沮王,封为从骠候,另一位高不识,因为俘虏匈奴王子被封为宜冠侯 。另一位叫仆多的也因为有功,被封为煇渠侯 。
这三位是什么来头呢?
赵破奴是太原人,《史记》是这样记载的:将军赵破奴,故九原人 。尝亡入匈奴,已而归汉,为骠骑将军司马 。
就是说,他是一个在匈奴地区长大的人,等于半个匈奴人 。
而高不识原本是匈奴的小王,后面投降过来,成为汉朝鹰击司马,这次跟着霍去病出去打怪升级捡装备 。
仆多,则是匈奴的一位前王子 。
也就是说,这一次跟随霍去病立功的人都是有匈奴背景的人 。有这些人做为随从,霍去病当然不会迷路,还能找到匈奴人实行精准打击,并且不用带太多的粮食,而且是打到哪里就吃哪里 。
那剩下的问题,为什么李广没有这样的匈奴部下,霍去病则有呢?是汉武帝特地给他指派的吗?
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关键是,给你一群人,你有没有能力带好 。尤其是叛逃过来的匈奴人 。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匈奴的浑邪王、休屠王来投降 。这两位哥们也是走投无路了,这些年经常跟汉朝大军交战,败多胜少,损失了数万部下 。匈奴单于大为生气,准备直接干掉他 。
- 为什么有人说郑州的烩面不如过去好吃了?
- 减腰腹 吃得少不如吃得巧
- 世界最辣的辣椒 娜迦毒蛇堪称辣椒中的战斗椒让人生不如死
- 坐姿不正小心美腿变象腿
- 为什么说谢娜主持双十一晚会,水平还不如沈梦辰李莎旻子
- 玄关柜整面到顶,收纳足了,但真算起来,还不如局部做高低台好用
- 其他风格看腻了,不如换换中古风
- 陈梦世界diyi,还夺得了奥运冠军,为啥人气不如孙颖莎和刘诗雯
- 家里最不能缺的是柜子,定制时花再多钱在样式上,都不如选好配色
-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你们认同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