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文化中总有头七一说,这是怎么来的?( 二 )


最初头七的仪式应该是与人出生时有关 。降生七日多恋父精母血,出生三年不免父母之怀 。而一些祭奠仪式上讲究有始有终 。又说人去世后七日还要讲究回阳间看看以免投错胎 。后来随着西晋时期佛家盛行以及道教的一些讲究,让这个仪式添加了更多的一些迷信色彩 。像在家中烧一个梯子一样的祭物和在桌面上洒灰,这些都是属于道教仪式 。
任何的仪式都是传承与发展 。所以现在的东西形式肯定跟以前的形式有些不一样,但是它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告诉我们 。不要忘祖 。同时也是让我们思考一个人生的终极目标,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感谢关注
在我国民间各地都有丧葬过头七,只是因为各地风俗方式不一样 。按照风俗习惯,人们认为头七就是人过世之后的第七天,是先人亡魂最后一次还阳回家看望亲人之后就正式踏上黄泉路,在这天,死者的魂魄会回到家中,家人不得来回走动,最好就是躲在被窝里睡觉 。并且还要为死者准备好生前喜爱的饭菜,饭菜中是不可有牛肉和马肉的,因为先人头七魂是由牛头马面小鬼差护回家的,一旦出现,属大忌 。
时辰到了之后,死者必须返回阴间,还有众多地方,在家中烧一个梯子状的东西,寓意是死者以此走到天上 。
总之在历史上,因地区文化的的不同,民族习俗各有较大差异 。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丧葬文化的习俗不同,还有些地方,认为过世的人,会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头七那天来到家中,因此人们如果看到活物进入家中,千万是绝对不能去赶的,更不能随手便打 。否则让死者之魂看到,会舍不得离开,从而影响投胎转世 。
给亡者过头七,是历史流传的习俗,相信科学的人和现代的年轻人,会认为是无稽之谈和迷信,因为人人都知道人死如灯灭,什么都没有了,那来的魂魄 。其实专家告诉你,头七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在我国的古代,科学没有现代发达,人有时候会出现假死的状态,也就是留点机会看看他是不是假死的状态,也就是留点机会看看他是不是真死,但是实际上,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在头七的时候,早就入土为安了 。
还有一种历史说法,头七的由来是因为扁鹊,医治一位太子的时候,因为太子已经死亡,扁鹊便说七天之后太子会醒,而扁鹊当然知道,太子只是医学上的假死 。只要经过治疗,肯定会醒的 。虽然说如今头七已经不能看出死者是否真的死了,因头七的时候,死者早已下葬,就是假死也没人知道,但是死者要停尸三日,在这期间,人们就可以分辨的一清二楚 。
我们民间丧葬文化中“七”是一个特殊的数字,意思是七天,通常七天表示祭奠亡者的一种阶段性,以七七表示终局 。“头七”就是七七中的第一阶段,即头七天 。
民间“七七”之俗很古老,流传至今 。至于此俗古老到什么程度,从现在的史料来看,最早见于《北书》、《魏书》、《北齐书》等,后来历代文人在个人的著作中屡有记载,如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的《君臣相遇传》、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和思想家顾炎武《日知录》等等的文中都有涉及,还有一些学作品,如《三言》中的一些篇章也有描写 。又如清代钱泳《履园丛话》中对“七七”专门做了一番考证 。

丧葬文化中总有头七一说,这是怎么来的?

文章插图
“七七”之俗指人离世后,以七日为期,每七日上坟祭奠一次,到四十九日上,也就是共七个七天,即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简称为“七七” 。民间又把“七七”称之为“尽七”、“满七”、“断七” 。关于“七七”的来源,据古人考证,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