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图1/4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杨健楷
来源/远川科技评论(ID:kechuangych)
7月29日晚上8点 , 远川研究所高级分析师杨健楷与瑞萨电子美国分部主任产品线经理俞志宏做了跨洋连线交流 。 他在硅谷芯片行业浸润已有十多年 , 曾参与设计特斯拉Model S的IGBT芯片 , 现管理价值一亿美元的产品线 。
在直播中 , 俞志宏认为:
95%的芯片并不是只有研发为第一优先级 , 而更多是一个集体创作的产品 。 产品经理在其中的角色 , 是把每个职能部门的人整合起来发挥合力 , 因而没有一个固定朝九晚五的工作流程 , 一切以产品和市场需求而转 。
在芯片国产化替代的大趋势下 , 中国有更多的赛道都是很有机会的 , 比起美国来要多了几个数量级 。 一些应用 , 比如说照明芯片 , 包括一些简单的模拟芯片 , 在美国已经不可能再创业了 , 因为这些领域市场价格非常低 , 没有毛利可言 , 但是在中国的话 , 仍然可以做这样的生意 。
在海外市场 , 国产芯片设计公司会遇到更少的价格方面的挑战 。 但是建立品牌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的工作 , 不可能只靠低价格打天下 , 对于比较负责任的客户 , 芯片的价格甚至不是主要的关注点 。
很多芯片公司都在讲电动车的故事 , 要判定是否有真机会 , 问两个问题 , 一辆车上到底会用几块该公司的那类芯片 , 以及 , 一块芯片能卖多少钱?
在IGBT领域 , 国产厂商离建立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品牌 ,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不少家的芯片看规格书和英飞凌差距很有限 , 但是如果卖得客户一多 , 问题就开始显现 。
在一些细分市场上 , 碳化硅和氮化镓有完全替代硅器件的革命性潜力 , 但是没办法在绝大部分市场上都取代现有的方案 。
以下 , 为经过精简后的直播问答记录 。
产品经理的进击之路
远川:俞总之前在美国电动车的起源地洛杉矶工作 , 后来是如何转行到芯片行业、并负责特斯拉Model S车型的芯片设计工作的?讲一下具体的工作经历?
俞志宏 :我本科就读于上海交大机械和动力学院 , 毕业后到美国读电子工程硕士 , 方向是控制论 , 学习内容以数学为主 , 偏理论 。 但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硬件设计工程师 , 工作内容包括电源电机控制、嵌入式设计 , 等等 。 2010年 , 我在洛杉矶的一个电动汽车公司 , 从事客车、电动卡车充电器和电机控制等相关方面工作 , 由此对汽车芯片开始有一点了解 。
2012年 , 我加入了International Rectifier(以下简称IR) , 即国际整流器公司(该公司2015年被德国英飞凌收购) , 负责把一些工业芯片转移到汽车上 , 加以开发和应用 。 当时特斯拉还没有起来 , 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 , IR正好和特斯拉合作 , 我参与开发了Model S的电动系统 , 该车型2013年量产后一炮而红 。

文章图片
图2/4
特斯拉官网上的Model S
从那以后 , 我一直没有离开芯片业界 , 一直在从事基于技术的市场和产品管理工作 。 目前 , 我在瑞萨电子美国分部担任主任产品线经理 , 负责一条工业电源类产品线 , 大概管理1亿美元左右销售额 ,。 基于我在美国芯片行业约10年的产品管理经验 , 我将自己学习到的内容整理为一本书《我在硅谷管芯片——芯片产品线经理生存指南》 , 今天与大家做一个分享 。
远川 :俞总最近写了本书《我在硅谷管芯片——芯片产品线经理生存指南》 , 如何理解产品经理在芯片公司的角色?一个好的芯片产品经理 , 一般是遵循一个什么样的流程去工作或创业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