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 , IGBT等功率半导体再发展一段时间 , 差距会越来越近 。 因为产业界已经到了物理上的一些极限 , 没有办法再改进得更好 。 所以我对国内IGBT产业还是很看好 , 如果再有10年时间 , 我觉得差距会变得非常小 , 剩下就是做市场做品牌的问题 。
远川 :国内的汽车芯片公司 , 相比于国外有优势么?比如功率半导体行业 , 在成本、同步研发、产品定义等维度?
俞志宏 :很简单 , 如果国产汽车芯片能够卖到国外 , 其优势就真的出来了 , 但是现在还没有看到这一点 , 况且连消费类芯片尚未卖到国外去 。
以特斯拉为例 , 我没有听说有国产功率半导体厂商能够接近 , 即 , 让特斯拉的人去看一看 , 达到这个状态的都还没有 , 欧美日厂商基本上是100%的占有率 。 其实特斯拉的中国工程师不少 , 问题是 , 供应链方面 , 暂时没有办法去看中国的汽车芯片公司 。 国外的车在中国的国产化项目 , 有一些切成国产方案的案例 , 但很少 。
远川 :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 , 在市场中的实际应用推广情况如何?我国与国外还有多大差距?是不是我国半导体产业弯道超车的指望?
俞志宏 :在一些细分市场上 , 碳化硅和氮化镓有完全替代硅器件的革命性潜力 , 但是没办法在绝大部分市场上都取代现有的方案 。
相对来讲 , 碳化硅潜力更大一点 , 在很多应用上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性能、可靠性和质量 , 特别在电动车上面 , 用到了要求严苛的逆变器上 。 即便如此 , 碳化硅也只能用在高电压的场合 , 对于大部分消费类产品 , 其实完全是没有用的 。

文章图片
图4/4
英飞凌开发的氮化镓产品
就氮化镓来说 , 我自己开过几颗氮化镓的控制器产品 , 其应用范围更加狭窄 。 一方面是在5G通讯 , 在功率放大器 , 它可以替代现有方案 。 另一方面是在手机快充 , 也有一些起量挺多 。
但是 , 氮化镓的整个市场潜力 , 远远被高估了 。 我怀疑 , 很多现在讲故事讲得很好的氮化镓公司 , 未来几年可能会暴雷 。
因为欧美做氮化镓做了几十年 , 没有一个公司上市 , 至今没有一家可以盈利平衡 , 即便有很多厉害的人 。 其中的原因 , 在于氮化镓市场非常狭窄 , 支持不了这么多的上市公司 。 这是我们需要警醒的地方 。
尾声
最近 , 芯片板块重新成为A股的宠儿 , 在芯片缺货涨价潮的推动下 , 人们又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国产芯片公司 , 资本市场对于技术攻坚克难的讨论 , 甚至乐观于产业界 。
但是 , 通过与硅谷芯片专家俞志宏的直播 , 我们还观察到了芯片产业的另外一个视角:产品管理
芯片公司的成长 , 从来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问题 , 而是错综复杂 , 要求补足多个维度的短板 。
价格与性能、时点与技术、团队管理和协调 , 一个好的芯片 , 不但需要芯片技术的成果 , 也是一次项目管理的成果 。
就像互联网公司一样 , 芯片公司同样需要产品经理对市场做出深刻的洞察 , 发挥统筹协调的关键作用 , 通过明智的经营策略 , 持续推出适销的芯片产品 。
那么 , 当中国的大型互联网公司进军芯片业的时候 , 他们能不能够复刻过往的成功经验 , 把复杂而快速的项目管理经验用在芯片产业中呢?这也许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
【|我在硅谷管芯片:芯片,既是技术问题,也是商业问题】但我们的启示是:芯片 , 既是一个技术问题 , 也是一个商业问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