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惯人间岁月催,强扶衰病上崔嵬 。
生为柱国细事尔,死画云台何有哉!
熟计提军出青海,未如唤客倒金罍 。
明朝日出春风动,更看晴天万里开 。
——写的不正是:一字一句,一片欢天情;情意满满,精诚报国心?!
全诗内容与辞句解析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开篇第一句以自问自答的反问,说丰收之年淳朴的农人热情挽留,以鸡和小猪佐酒招待客人 。
1.腊酒:就是冬酿酒,冬至风俗之一,因酿于冬季,或又别称“东阳酒” 。
——放翁先生有诗《东阳郭希吕吕子益送酒》:
山崦寻香得早梅,园丁又报水仙开 。
独醒坐看儿孙醉,虚负东阳酒担来 。
腊酒之典故:
a.“奔走权门,所不忍视,腊酒一壶,能共醉否?” ——宋·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王谠其人是苏轼门生 。
b.陶渊明腊酒的传说 。
2. “鸡豚”一词,应是来源于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其中有言: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这篇文章主讲不“违时”与王道,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隐蔽引入违时、达时的概念 。
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序》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其文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一句则出自《管子 牧民》篇 。引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
本诗开篇就不凡,从人民丰衣足食看到到开春之时杀小猪待客,引入要学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由富者得势益彰与失势的差别,联想到要有认清形势,劝诫人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既写出 山西村山环水绕, 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 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 。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 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注:此处是从网上搜到的,比较典型的望文生义解释 。下面是我的个人拙见,与他山之石相较 。
钱钟书先生曾评价这两句诗”题无剩义”,诗句描写的意境是:山回路转,扑朔迷离,疑若无路,忽又豁然;宋诗富有理趣,这两句诗超越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的哲理 。那我再追问一句:“题无剩义,诗有剩义否”?那当然是有,要不然就该结尾,那还狗尾续貂干嘛?
此联是公认的千古警句,也是作者面对困难时人生境界 。同样面对“行路难”问题,我们与同是“中兴四大诗人”的南宋杨万里比一下,他有一首《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相较而言,这联诗句中陆游关于人生顺逆的看法,与杨万里的思想境界可谓是一眼见高低 。
- 长期练习气功是怎样的感受?
- 苏轼的经典作品分享 苏轼的诗有哪些
- 田径运动的基本功能
- 以铜为镜是对哪位大臣的评价
- 钓鱼需要打窝的料怎样做
- 指南针那根红色的指针为什么总是指着北方呢?
- 学风水之阳宅内五行布局与调理,门户的看法,建议收藏 房子五行风水布局图
- 桥边上的房子风水 桥下房子的风水
- 风水好的别墅 房屋别墅风水
- 正确的化解刀把房 刀把型房间风水破解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