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陆游通过对人生之路的诸多思考,才把这把领联写的如此富有哲理,正是激励了无数人,才让这句诗千古流传 。
颈联: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萧鼓追随春社近”一句中,萧鼓指萧鼓声,有时也指军乐 。而春社有两种,民祭土地神和官祭五色土的社稷坛 。民祭期望五谷丰登,安居乐业!国祭祝愿江山社稷永驻,国泰民安!——由萧鼓声想起家国事,这是由景入情,触景生情 。
“衣冠简朴古风存”是说因为衣冠南渡,这些追随皇帝的乡绅志士,都保持着北宋时的衣帽形态,意为不改初衷:一心打回中原,光复旧京!这岂不是说南宋官民上下都是在卧薪尝胆,为光复中原积蓄力量啊!写到这里,情感酝酿到了的高点:作为一个被贬谪的官员,身系家国,仍能做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忧国忧民,难能可贵!
大家或不认可的我的解释,可以自行查询成语:衣冠南渡 。或可参考作者以下几首诗:
1.《夜坐》
作者: 陆游 (南宋)
万螘披书卷,孤萤引篆香 。
病思无事乐,老悔少年狂 。
南渡衣冠盛,西征道路长 。
如今俱梦破,高枕看人忙 。
2《自咏》陆游(南宋)
孤艇渺烟波,衡门暗薜萝 。
衣冠醉学究,毛骨病维摩 。
抚几时长喟,临觞亦浩歌 。
无劳问蜗角,蛮触正横戈 。
——这时便知衣冠的具体意象是什么,而古风存是存的唐时风貌还是魏晋风貌?当然是北宋汴京时的风貌啊!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与第一联首尾呼应,且又是前一句设问,后一句作答 。不但如此,我认为尾联是对颔联的解答,颔联是跳出困惑看问题,也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 。眼光、角度不同,结果自然峰回路转 。尾联是具体实现的方式,是具体的方法论 。至此“诗无剩义”了!
古人作诗是用繁体从右到左竖写 。尾句中的门加月是繁体的“閒”,而“闲”字繁体有“閒”与“閑”两种 。拆閒为月与门,这是一句拆字诗 。通篇来看全诗,从左向右,找到“门”,就能找到“路” 。“门”字加“路”就是“门路”的意思,这也是一首藏字诗 。现在甚至怀疑:“无时”和“无路”的重字“无”,也是刻意安排的!
1. “閒乘月”的“月”字是说月有阴晴圆缺,不就是盈虚之有数?不就是有晦、弦、望、朔?这“晦”有一词叫“韬光养晦”,不正是王勃所说“君子待机”吗?
2.无时,不是语文课本里解释不定时的意思,而是不得时,命不达时 。——记得古语说:“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一样光芒四射而又两次被贬的王勃,再和放翁先生自身境遇相比,是不是就解释通了:都是官宦子弟,一样仕途失意 。而王勃所言:盈虚之有数,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不就是本诗里最后两句的境界?拆“閒”为“门”也得“月”,没有机会创造机会 。然后“韬光养晦,以待时机”的功夫 。厉害吧?毕竟诗人罢官后被人攻击“嘲咏风月”,不是没有原因 。
3.柱杖的本意是拄着拐杖,但它的意象是贵人提携 。如果无人提携,命不达时,诗人哪怕责杖四十,也要夜扣阍门,告御狀喊冤!这就有点毅然决然的精神了 。现从考据学的角度,从诗人自己的诗词里看柱杖一词的意思 。而一个官员从“门路”到频繁讲“提携”的时候,你们说这个词是什么意义?现录其诗,以为印证:
一、《拄杖》
陆游/南宋
吾尝评拄杖,妙处在轻坚 。
何日提携汝,同登入峡船?
二、《仲冬书事-杖得轻坚余可略》
- 长期练习气功是怎样的感受?
- 苏轼的经典作品分享 苏轼的诗有哪些
- 田径运动的基本功能
- 以铜为镜是对哪位大臣的评价
- 钓鱼需要打窝的料怎样做
- 指南针那根红色的指针为什么总是指着北方呢?
- 学风水之阳宅内五行布局与调理,门户的看法,建议收藏 房子五行风水布局图
- 桥边上的房子风水 桥下房子的风水
- 风水好的别墅 房屋别墅风水
- 正确的化解刀把房 刀把型房间风水破解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