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传习录》记载了明代大儒王阳明与弟子的一段对话 。弟子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 。如此临事,便要倾倒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综合分析哲理类)

文章插图
参考解析:
在无事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一旦遇到问题就内心慌乱 。王阳明这句话是说,历事才能练心,在事上磨练,内心才会拥有强大的力量,个人才能真正成长 。这一观点可谓意味深长给我启示也最深 。
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协助,若只爱静,不实践,遇事就会慌乱,一直不会有进步 。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事情是要面对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练的,唯有在事上磨练才会让我们得到成长,唯有经过事的检验,人的观念才会受到触动 。才会对那些道理尚不透彻,那些信息与做事并不相关的有清醒的认知,才会去更富针对性的读书学习 。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现在的年轻干部,学历相对较高,书本知识丰富,特别是身处互联网时代获得大量信息,谈起道理头头是道 。然而,个别的人却会感慨懂得许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道理的供给和做事的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所懂非所用,所用非所有 。在未经历具体的事之前,知识和经验都停留于观念层面,是潜在的,异己的,尚未唤醒的 。
而我作为一名年轻的干部要做的事情也有很多,因此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升自己:调整心态,找准位置 。只有到基层去工作,才能真正的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所想所盼,才能感受到国情社情民情,只有在基层经历难事、急事、复杂的事的历练,才可以心中有大局,手中有典型,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本领 。稳扎稳打,练就本领 。
基层的工作很繁琐也很重要,因此在基层可以迅速提升个人的能力,练就个人的真本领,我要多去群众中间走走,了解他们的难题,帮他们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共同之处,学会举一反三,使自己的本领上得来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胸襟 。我相信通过到基层去敦敦苗,多在事上磨练自己,我一定会获得源源不断成长的动力 。
哲理类题目即是要求考生对名言俗语、原理效应以及事例故事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考生能够规范答题,保证语言流畅条理清晰言之有物的题型 。答题思路想必很多考生是明白的,即“就题说题”(阐述题目中蕴含的道理)——“就题说理”(利用事实论证、理论论证、对比论证等方式论证题目中的道理)——“就题说己”(能够从题目的道理延伸到生活实际,讲蕴含的道理更好的指导实践) 。
第一,“就题说题”先是概括提炼再进行引申联系 。
在“就题说题”这个部分需要考生要明确观点的含义和内容,进而明确观点 。在提炼哲理的过程中需要考生把握的是先要概括提炼再进行引申联系 。概括提炼是对具体问题与具体事件进行抽象的方法 。在哲理题中往往会通过给考生讲述一个具体的事件或故事来影射一定的道理 。考生要透过具体的问题看到其背后的道理,就需要概括提炼 。概括提炼就是透过题目的文意,抽象出题目中蕴含的道理的过程 。
第二,“就题说理”要多种论证方式论证观点 。
我们论证的时候通常有两种方法,事实论证和理论论证,也就是摆事实,讲道理 。事实论证就是采用枚举个别事例的论证方法,不要求全面周到,只要列举几个事例即可 。当然也可只用一个事例,这个事例要具有典型性,能够支持你的 观点 。理论论证就是运用已知的科学原理,比如文学原理,哲学原理等,当然也可以用某些经过实践检验的、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或成语来阐明观点的正确性,这两个方法通常要结合起来,多层次,多角度来论证 。对比论证其实是根据论证的结构来划分的,不论我们运用事实论证还是理论论证,都可以采用正反两方面的论证,通过比较分析和阐明两者的差异,从而证明我们的观点 。
- 计算机二级科目怎么选
- suv省油窍门
- 营养师证书考试科目
- 初级会计考试打印准考证打印流程
- 抖音飞鸽新客服上岗考试功能详解
- 中国各省份,哪个省的天然美女最多?
- 哪个网站可以下载考研资料 考研资料下载吧
- 考研网站有哪些 考研官方网站是什么
- 面试一家公司,公司实力很强,但你应聘的岗位就你自己,不知道未来发展方向,应该去吗?
- 淘宝女装店怎么做起来?要考虑怎么问题?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