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面试综合分析哲理题如何答得“恰到好处”?

综合分析题是省考面试必考题!
该题测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即思考能力),该能力在笔试申论中是最重要的基本能力,在面试中则是最重要的测评要素,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也无时无处不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何恰到好处地作答?建议如下:
第一,要有恰到好处的结构 。该题内在思路和外化结构就是三个w——what引领综合概括,根据题面可以具体化为:问题实质/现象本质是什么;蕴涵道理/得到启示是什么;我的观点/态度是什么 。why引领分析阐述,依照前面的what相应展开:或分析原因危害123;或阐释道理例如又如;或阐述理由123 。how引领举措应对,与前述what和how相应,给出行动层面的一二三 。
第二,要有恰到好处的见解 。what的概括,why的分析(因123、果123、利123、弊123等),how的举措一二三,都要落实成简洁明了的词汇式表达的观点句 。
第三,要有恰到好处的充盈 。结构保证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犹如树干树枝或人之骨架),见解展示了考生的理解认知与辨析应对(犹如干枝结点或人之关节),接下来就应该走向支撑框架与观点的材料充盈(犹如繁花绿叶或血肉) 。
其实,上面的回答,本身就是一个作答面试题的很好示例 。希望能对提问的朋友和各位看官有所裨益 。
感谢邀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下看法:
第一,答题结构要完整 。面试题目虽然没有参考答案,但是会有关键答题点,一定要找准最佳答题角度,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完整 。
第二,面试状态要好 。要有积极热情的精神状态,大方得体,声音洪亮 。同一考场,考官听一上午,特别到了后期,会很疲劳,这个时候,你的面试状态会给考官更深的印象 。如果你自身不够自信,那么答的再好,考官也不会给高分 。
第三,避免培训痕迹 。很多考友进面后,都会选择培训机构,如果大家都在培训机构培训过,那么答题就会很模式化,考官一听就听出来,所以,无论报不报面试班,尽量在面试时加入自己的答题套系和素材积累 。
以上是我的观点,如果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公考吃面”,点赞支持或留言互动 。感谢(?′ω`?)
综合分析哲理题是面试考场中较为常见的题型,该类问题微言大义,哲理丰富,极大程度上可以呼应寓教于考的要求 。但这类题目想要答好有一定困难,有的考生假大空、有的话冗长,而恰到好处又有理有据才是最佳论述,今天用一道经典哲理题为大家演示一下该类问题的解答经过,希望有益于正在准备面试的考生们 。
例题:《传习录》记载了明代大儒王阳明与弟子的一段对话 。弟子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 。如此临事,便要倾倒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综合分析哲理类)
参考解析:
在无事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一旦遇到问题就内心慌乱 。王阳明这句话是说,历事才能练心,在事上磨练,内心才会拥有强大的力量,个人才能真正成长 。这一观点可谓意味深长给我启示也最深 。
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协助,若只爱静,不实践,遇事就会慌乱,一直不会有进步 。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事情是要面对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练的,唯有在事上磨练才会让我们得到成长,唯有经过事的检验,人的观念才会受到触动 。才会对那些道理尚不透彻,那些信息与做事并不相关的有清醒的认知,才会去更富针对性的读书学习 。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