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全文及译文解析 管子治国文言文翻译( 十 )


不方之政,不可以为国;曲静之言,不可以为道 。节时于政,与时往矣 。不动以为道,齐以为行,避世之道,不可以进取 。
陽者进谋,几者应感,再杀则齐,然后运可请也 。对曰:夫运谋者,天地之虚满也,合离也,春秋冬夏之胜也,然有知强弱之所尤,然后应诸侯取交,故知安危国之所存 。以时事天,以天事神,以神事鬼,故国无罪而君寿,而民不杀智运谋而杂橐刃焉 。
其满为感,其虚为亡,满虚之合,有时而为实,时而为动 。地陽时贷,其冬厚则夏热,其陽厚则陰寒 。是故王者谨于日至,故知虚满之所在,以为政令 。已杀生,其合而未散,可以决事 。将合,可以禺其随行以为兵,分其多少以为曲政 。
请问形有时而变乎?对曰:陰陽之分定,则甘苦之草生也 。从其宜,则酸咸和焉,而形色定焉,以为声乐 。夫陰陽进退,满虚亡时,其散合可以视岁 。唯圣人不为岁,能知满虚,夺余满,补不足,以通政事,以赡民常 。地之变气,应其所出;水之变气,应之以精,受之以豫;天之变气,应之以正 。且夫天地精气有五,不必为沮,其亟而反,其重陔动毁之进退,即此数之难得者也,此形之时变也 。
沮平气之陽,若如辞静 。余气之潜然而动,爱气之潜然而哀,胡得而治动?对曰:得之衰时,位而观之,佁美然后有辉 。修之心,其杀以相待,故有满虚哀乐之气也 。故书之帝八,神农不与存,为其无位,不能相用 。
问:运之合满安臧?二十岁而可广,十二岁而聂广,百岁伤神 。周郑之礼移矣,则周律之废矣,则中国之草木有移于不通之野者 。然则人君声服变矣,则臣有依驷之禄,妇人为政,铁之重反旅金 。而声好下曲,食好咸苦,则人君日退 。亟则溪陵山谷之神之祭更,应国之称号亦更矣 。
视之示变,观之风气 。古之祭,有时而星,有时而星熺,有时而熰,有时而朐 。鼠应广之实,陰陽之数也 。华若落之名,祭之号也 。是故天子之为国,图具其树物也 。
【译文】
桓公问道:“古今的天时相同么?”管仲回答说:“相同 。”“那么 。人事是否相同呢?”回答说:“不同 。”这可表现在政与刑两个方面 。早在帝喾、帝尧的时代,昆吾山的美金埋藏在地下都无人开采 。他并非用了什么出人头地的办法 。因为那时山上的林木不用采伐光人们就可以够用,河中的水产还未打捞完人们就可以够吃 。人们耕以自养 。用所余的供应天子,所以天下太平 。人们放牧牛马都互不相遇,习俗也互不相知,不出百里就可以满足各项需要,所以有公卿而无需办事、生活是平静的 。那时的罪刑,使犯罪者一脚穿草鞋一脚穿常履就可以代替死刑 。然而现今的周公时代,断指、断足和断头积满台阶,被处死的人们还是不服从 。这并不是人性不怕死,而是极度贫困的原故 。土地贵重,人口增多,生活破败贫困而且食养不足 。发展了奢侈性的工商末业,人民生活才振兴起来,这是不重虚名而注重实际的措施 。圣明的君主,观察研究农业生产的情况而发展游乐事业,甚至整日整夜地进行 。”
桓公接着发问说:“如何根据时代不同而改变政策呢?”回答说:“最好的办法是发展侈靡消费 。”不看重“有实”之物,而看重“无用”之物,可以使国人就范而服从管教 。这就是说,不看重粮食而着重珠玉,提倡礼乐制度而看轻生产事业,就是发展农业的开始 。珠,是陰中之陽,所以胜过火;玉是陽中之陰,所以胜过水 。它们都是变化如神的 。因此,天子必须贮备作为货币的珠玉,至于诸侯则是贮备钟声等乐器,大夫则是贮备狗马等玩物,百姓则是贮备布帛等物资 。不然的话,强有力者将占有珠玉,智而黠者将操纵珠玉,市场物价就会波动;不然的话,鳏寡独老之人也就不得生计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