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以手感而言,每一个人的手感都是不一样的 。实践中,老师会把学生的表述用自己的语言规范化 。如学生说:老师,我怎么觉得这个病人的脉,咯吱咯吱的不滑溜 。老师说:摸对了,这就是“涩脉” 。好了,下一次再有涩脉,学生自己就知道了 。这样,老师就将学生的手感归纳到自己的感知体系之中,加以分析与归纳 。反过来,学生也就通过自己的感知领悟了老师的知识,这就是“传承” 。这实际上是老一代师带徒所必需经过的途径 。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老中医带徒弟是不用讲什么手感的,因为它只是学习中医诊断的基础 。学徒们是在最初的学习中,在不知不觉中练成自己的手感 。但我们现代的医者不是这样的传承 。我们被迫只能是坐在课堂之上的“学习” 。只能尝试着用自己的知识与理性,指导自己的感觉 。所以手感就被放到第二位了 。
现在学习脉诊,我们首先要理解脉象是一个什么东西,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然后自己教自己 。比如:感冒应该是个浮脉,所以在患者感冒时,手指摸到的就应该是个“浮脉” 。但感冒它就是浮脉吗?肯定不是 。
为什么呢?就一个感冒,有多少种不同的类型啊:桑菊饮证、银翘散证、小柴胡证、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荆防败毒散证、羌活胜湿汤证、人参败毒散证……这么多方证,其内在的病机分别指向:风热外感、风寒外感、湿邪束表、虚人外感……哪是一个“浮”脉所能涵盖得了的 。
所以练习时,先摸大方向,能够摸出一个浮脉当然是对的 。然后,还要进一步细分,看它到底属于哪个方证 。是个桂枝汤证,记住了,桂枝汤的脉象一定还夹杂着寒证的因子,找到是这个因子,连寒症的脉象也学会了 。
如果,辨出来了这是个桑杏汤证,那么桑杏汤的机制是什么?桑杏汤的机制是燥 。所以,这样一个“浮”脉,它与众不同的是其内部一定有一个燥的征象,抓住它,我们也就知道“燥”邪是怎么判断了 。还有银翘散呢?都是浮脉,但也都有各自的特点 。慢慢地,手感也就一点点地积累出来了 。
手感先天,后天可补
实际上,手感是先天形成的,人体皮肤触觉的敏感度天生是不同的 。比如:我们说,看这小孩,手指细细的、白白的、长长的,一看就是弹钢琴的料 。如果手粗粗的,短短的,皮肤粗糙,那是干力气活的,弹钢琴的话可能会比较费劲,这就是天生的 。
人体手指上的感觉也是天生的 。如果有人各拿一张五美元、十美元、一百美元的纸币,放在面前,蒙上眼睛,让你去摸 。结果每张纸币摸到的几率都是三分之一,摸到哪张是哪张 。换个人来,人家可能次次都拿一百美元的纸币 。这种事没得比,人家的手感是天生的 。
为了提高自己的手感,就得去学去练 。我曾经给美国刘医生的太太诊脉,说她十二指肠上有伤疤 。结果他说,太太十年前得过很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吃了很长时间的西药才好 。我告诉她,那溃疡面虽然好了,但从脉象看那地方还有问题 。不认真处理,等到身体免疫力下降的时候,这问题还得犯 。
很神吗?是很神,不过大家也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为什么?我讲脉,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我是个普通人,起步阶段跟大家都差不多,天生差别不大 。但后天,我曾经过严格的训练 。
如果真找一个每次都能挑出一百美元的给大家讲课,大概是,他不知道怎么讲,学生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学 。老师在上边讲脉象,一个脉讲了十个点 。学生在底下也就摸出了两个点,甚至一点摸不出,那怎么学呀?所以手感天成,找个明师慢慢练吧 。
- 武经总要白话文免费阅读 武经总要全文及译文
- 化妆品有没有毒?
- 男性有乙肝大三阳能不能生小孩
- 三字经新版全文翻译 三字经原文全文及译文
- 202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好不好就业
- 无量寿经白话文全文讲解 无量寿经白话文翻译
- 四十二章经全文及译文 四十二章经原文及白话
- 悟真篇全文注解白话文 悟真篇全文及译文
- 吕氏春秋白话译文 吕氏春秋原文及翻译
- 圆觉经原文及译文 圆觉经原文白话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