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瓷砖30年逆袭记:74家陶企完成煤改气,一条生产线减至50余人

夹江瓷砖30年逆袭记:74家陶企完成煤改气,一条生产线减至50余人

----夹江瓷砖30年逆袭记:74家陶企完成煤改气 , 一条生产线减至50余人//----

夹江瓷砖30年逆袭记:74家陶企完成煤改气,一条生产线减至50余人

----夹江瓷砖30年逆袭记:74家陶企完成煤改气 , 一条生产线减至50余人//----

夹江瓷砖30年逆袭记:74家陶企完成煤改气,一条生产线减至50余人

----夹江瓷砖30年逆袭记:74家陶企完成煤改气 , 一条生产线减至50余人//----

夹江瓷砖30年逆袭记:74家陶企完成煤改气,一条生产线减至50余人


"multi_version":false

作者 | 夹江西部瓷都陶瓷协会秘书长 宁安全

夹江县30余年来 , 立足优势资源、激活民间资金、培育特色产业 , 坚定不移的发展壮大陶瓷产业集群 , 走出了一条“特色经济、集群经济、双创经济、民营经济、富民经济”为一体的富民强县之路 , 成为闻名中外的“中国西部瓷都” 。

●2001年 ,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为夹江欣然题词:“中国西部瓷都·夹江”;

●2003年 , 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把中国西部瓷都列为全省重点支持的六大工业基地之一;

●2004年9月 , 中国建材工业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夹江“中国西部瓷都”称号;

●2007年列入四川省首批27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

●2009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基地县称号;

●2015年4月 , 中国西部瓷都(夹江)陶瓷产业集群被工信部授予全国第二批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单位 。

夹江陶瓷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 , 带动了能源、矿山开采、色釉料、机械加工、包装、仓储、物流等配套的产业发展壮大 , 吸纳从业人员10万余人 , 县外人员2万余名 , 是西部地区为数不多的劳务输入县 , 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西部瓷都·夹江”陶瓷产业集群 。

一、回望发展

起步

拉开陶瓷产业发展序幕

夹江陶瓷产业从无到有 , 在1987年之前 , 夹江还没有萌芽出陶瓷产业 , 直到1987年 , 夹江县长城建筑陶瓷厂建成首条推板窑生产线 , 从而拉开了夹江陶瓷产业发展的序幕 。

长城建筑陶瓷厂在创立初期引进乐山市清华瓷厂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 采用手工制砖 , 主要生产152×152mm规格釉面砖 。

直到1990年 , 摸索中的夹江县长城建筑陶瓷厂开始尝试隧道窑煤炭素烧和推板窑煤炭釉烧的二次烧成技术 , 但由于技术不成熟 , 导致废品率较高 。

在找出问题后 , 长城建筑陶瓷厂创始人陈长富把湿法生产工艺改为干法生产工艺 , 把隧道窑改为辊道窑 , 使产品合格率上升至90%以上 , 使企业扭亏为盈 。

此时 , 夹江玻华公司投资132万元 , 引进山东的煤炭辊道窑技术 , 将平板玻璃厂二号炉改建为一条36m×0.98m的辊道窑 , 采用重庆、内江生产的60吨手动压机 , 生产200×100mm规格的釉面墙砖 , 使其产品质量和产量得到了提高 。

1991年 , 四川省夹江县玻华实业公司瓷砖厂在初尝到陶瓷带来的甜头后 , 开始进行先后两次扩建 , 使墙地砖生产线数量达到14条 , 并采用全自动化压机压制砖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