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 。
(2)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 。
(3)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 。
(4)久要:长久处于穷困中 。
【译文】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 。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 。”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
【评析】
本章谈人格完善的问题 。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 。谈到这里,孔子还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这样做就符合于义 。尤其是本章提出“见利思义”的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要考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 。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
【原文】
14·13 子问公叔文子(1)于公明贾(2)曰:“信乎,夫子(3)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4)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注释】
(1)公叔之子:卫国大夫公孙拔,卫献公之子 。谥号“文” 。
(2)公明贾:姓公明字贾 。卫国人 。
(3)夫子:文中指公叔文子 。
(4)以:此处是“这个”的意思 。
【译文】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 。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 。”孔子说:“原来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
【评析】
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 。这就是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 。
【原文】
14·14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
【译文】
孔子说:“臧武仲凭借防邑请求鲁君在鲁国替臧氏立后代,虽然有人说他不是要挟君主,我不相信 。”
【评析】
臧武仲因得罪孟孙氏逃离鲁国,后来回到防邑,向鲁君要求,以立臧氏之后为卿大夫作为条件,自己离开防邑 。孔子认为他以自己的封地为据点,想要挟君主,犯上作乱,犯下了不忠的大罪 。所以他说了上面这段话 。此事在《春秋》书中有记载 。
【原文】
14·15 子曰:“晋文公(1)谲(2)而不正,齐桓公(3)正而不谲 。”
【注释】
(1)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春秋时期有作为的政治家,著名的霸主之一 。公元前636 ̄前628年在位 。
(2)谲:音jué,欺诈,玩弄手段 。
(3)齐桓公:姓姜名小白,春秋时期有作为的政治家,著名的霸主之一 。公元前685 ̄前643年在位 。
【译文】
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
【评析】
为什么孔子对春秋时代两位著名政治家的评价截然相反呢?他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对时人的违礼行为一概加以指责 。晋文公称霸后召见周天子,这对孔子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他说晋文公诡诈 。齐桓公打着“尊王”的旗号称霸,孔子认为他的做法符合于礼的规定 。所以,他对晋文公、齐桓公作出上述评价 。
- 学弈全文赏析及注释 文言文学弈原文和翻译
- 论语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音 论语全文解释及拼音
- 最著名的10条至理名言 平凡的世界摘抄加赏析
- 论语学而篇注释及翻译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及道理
- 分享这50条至理名言 傅雷家书好词好句好段赏析
- 鸿门宴原文赏析及释义 鸿门宴文言文注释翻译
- 卖油翁原文赏析及解释 初一文言文卖油翁译文
- 蜀先主庙古文赏析及诗意 蜀先主庙刘禹锡古诗的意思
- 临江之麋赏析及原文解释 临江之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 伤仲永给人启示 古文伤仲永说明了什么道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