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古文赏析及注释 论语全文原文及翻译注释( 六 )


【原文】
14·2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
【译文】
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
【评析】
这句话极为精炼,但含义深刻 。孔子希望人们少说多做,而不要只说不做或多说少做 。在社会生活中,总有一些夸夸其谈的人,他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尽了大话、套话、虚话,但到头来,一件实事未做,给集体和他人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对照孔子所说的这句话,有此类习惯的人,似乎应当有所警戒了 。
【原文】
14·28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
【译文】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评析】
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 。在《子罕》篇第九当中,孔子也讲到以上这三个方面 。
【原文】
14·29 子贡方人(1) 。子曰:“赐也贤乎哉(2)?夫我则不暇 。”
【注释】
(1)方人:评论、诽谤别人 。
(2)赐也贤乎哉:疑问语气,批评子贡不贤 。
【译文】
子贡评论别人的短处 。孔子说:“赐啊,你真的就那么贤良吗?我可没有闲工夫去评论别人 。”
【原文】
14·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
【原文】
14·31 子曰:“不逆诈(1),不亿(2)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注释】
(1)逆:迎 。预先猜测 。
(2)亿:同“臆”,猜测的意思 。
【译文】
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也不猜测别人不诚实,然而能事先觉察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这就是贤人了 。”
【原文】
14·32 微生亩(1)谓孔子曰:“丘,何为是(2)栖栖(3)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4)也 。”
【注释】
(1)微生亩:鲁国人 。
(2)是:如此 。
(3)栖栖:音xī,忙碌不安、不安定的样子 。
(4)疾固:疾,恨 。固,固执 。
【译文】
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你为什么这样四处奔波游说呢?你不就是要显示自己的口才和花言巧语吗?”孔子说:“我不是敢于花言巧语,只是痛恨那些顽固不化的人 。”
【原文】
14·33 子曰:“骥(1)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
【注释】
(1)骥:千里马 。古代称善跑的马为骥 。
【译文】
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
【原文】
14·3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
【评析】
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 。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但用在政治领域,有时就不那么适宜了 。
【原文】
14·35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1)人 。下学而上达(2),知我者其天乎!”
【注释】
(1)尤:责怪、怨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