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海清的“知苦”人生( 三 )
渴望 , 拼尽全力 , 然后达成——这是海清相信了很长时间的事 , 最有力的证据是19岁那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 。
在舞蹈学校 , 一群刚刚脱离了父母管束的孩子 , 基本都在玩儿 , 但海清不一样 , 跳舞是兴趣 , 她喜欢 , 但中专文凭是不能接受的 , 她还是要读书的 。 她一直和原来的小学同学保持着联系 , 生怕文化课落下 。 人家升了初中 , 开始学英语 , 她每周末回家都去借学习资料 , 跟着买参考书 , 人家学啥 , 她学啥 。
再大一点 , 她开始有自己的审美 。
南京新街口有个延安电影院 , 专门放文艺片 , 她老去看 。 看卓别林 , 越看越喜欢 , 觉得这个人心里面得多干净、多美好才能这么清晰地看到世界和自我的关系 。 看《教父》 , 那是冬天 , 南京的电影院里没有暖气 , 人们进来出去的 , 门帘一掀就是一阵寒风 , 脚是冰的 , 还饿 , 看完出来 , 赶上下雨 , 骑车的两只脚像「两个蹄子一样」 , 心里却全是火 , 因为电影院放映条件差 , 画面特别暗 , 看了一整场也没看清哪个是马龙·白兰度 , 哪个是阿尔·帕西诺 。
18岁那年 , 海清已经是江苏省歌舞剧团的正式员工 , 一个月工资800块 。 出去跳舞、编舞的外快比工资还多 。 但她动了考北京电影学院的心思 。 自己翻报纸 , 在中缝里找到一个补习班的招生广告 , 报了名 。
早上练功 , 上午上课 , 下午排练 , 晚上继续上课 。 没时间吃饭 , 她就趁骑车的时候放一笼包子在车框里 , 再放半缸子水 。 南京的秋天常下雨 , 骑车要穿雨披 , 不方便 , 她就在胸口挂个布袋 , 手放雨披底下 , 从布袋里拿包子 , 边骑边吃 。
没有第二选项 , 想要且为之拼尽全力的事 , 怎么可能办不到?她从没想过考不上怎么办 , 就是觉得动力无穷 , 不敢浪费时间 , 准备台词 , 准备表演 , 晚上常常看书看到天亮 。 爸妈担心 , 会在晚上拉掉家里的电闸 , 搞得冰箱里的东西都化了 。
一年过去 , 目标达成 , 电影学院真的考上了 。
***
海清所在的北京电影学院97级表演班 , 可以说是电影学院表演系历史上最不「漂亮」的班级 , 是一次实验的产物——那年新上任的表演系系主任齐世龙 , 一改往届招生标准:男生不要漂亮 , 要有特点;女生在基本漂亮的前提下 , 要有明显缺点 。
和海清一同进入97班的曾晖前一年就来考过一次 , 落榜了 。 她当时148斤 , 考官说得很明确 , 她很有天赋 , 特别适合表演 , 但是电影学院不招这个型 , 建议她去考军艺 。 至于当时的电影学院招什么型 , 后来大家就都知道了——96级表演班 , 出了赵薇、陈坤、黄晓明、郭晓冬 , 现在仍然是表演系历史上最著名的班级 。
当年 , 考场外头 , 海清和她妈妈碰见16岁的范冰冰 , 妈妈惊了:「这女孩真漂亮 , 她考上了没你混的 。 」后来 , 海清考上了 。
一次接受采访时 , 齐世龙说 , 海清很97班 , 长得基本漂亮 , 但有缺点 , 也正是这个缺点让她更有特点 , 「她笑起来嘴上有一纹 , 哭起来傻呵呵那劲 , 特别叫人同情 。 当年我就觉得海清那亮晶晶的眼睛 , 那聪慧、灵敏的感觉 , 已经超越了她原有的东西 。 」
22年后 , 齐世龙再一次谈起他对美的看法 , 他说 , 「美有两种 , 一种是广场型的美 , 走在路上 , 谁看了都会回头 , 回头率最高 , 但是这种随时会被另一个回头率高的人替代 , 没有人会真正在乎他们 。 所以中国不缺最漂亮的男孩和女孩 , 但是他们昙花一现;另一种美是曲折型的 , 需要审美者去探索、去挖掘 , 这种探索挖掘出来的美 , 拥护者们会在关键的时刻站出来为他们辩护 , 因为他们真正喜欢 。 」
当年 , 海清一直认为自己考上电影学院是「有志者事竟成」 , 但生活的真相往往是——你的确足够努力 , 但你也足够幸运 。
暖棕色高领针织羊毛衫
暖棕色高腰阔腿裤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