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海清的“知苦”人生( 五 )

她的起点不低 , 和佟大为搭档拍了电视剧《玉观音》 , 给这个行业留下了一些印象 , 但又没那么深 。 之后保持一年一两部戏 , 温吞吞地晃到了29岁 。

导演滕华涛正好在筹备《双面胶》 , 看到海清演《玉观音》钟宁的片段 , 印象深刻 , 想见见她 。 黄磊帮忙牵的线 , 她去看了原著小说 , 喜欢得不得了 。 和滕华涛见面 , 她恨不得把戏在他面前都演一遍 。 看到新闻里说 , 滕华涛不喜欢那种长得特漂亮的女演员 , 所以连妆都没化 , 怕导演嫌她太漂亮 。 滕华涛乐了 , 说:「老海 , 你杞人忧天了 。 」

从接到剧本到开拍 , 她等了很久 , 因为投资方对这两个演员不买账 , 觉得名气不够大 。 滕华涛找了好多家 , 最后才有一家愿意投530万 。 钱不多 , 主要是演员片酬低 , 人家也没对这戏抱多大希望 , 拍了两个多月 , 他们都没去探过班 。 滕华涛说 , 这也不是没好处 , 大家的期望低 , 不会想这会不会火 , 火了咋办 。 没压力 , 踏实 。

拍《双面胶》期间 , 海清发现自己怀孕了 , 杀青后就选择去生孩子 , 想都没想万一火了怎么办?剧组的宣传她也没露面 , 播出后感受到了一些不同 , 但并不清晰 。

海清的闺蜜、同样是演员的吴越 , 有一天在地摊上看到卖《双面胶》的碟 , 就买了一套 。 一口气看了很多集 , 第二天 , 她给海清打电话:「海清 , 你这把要成了 。 」

***

再次回到人艺登台 , 也是一个「无常」的故事 。

放弃了人艺后 , 海清去考了国家话剧院 。 2005年 , 香港舞台剧导演林奕华和国家话剧院合作排《半生缘》 , 邀请海清出演翠芝 , 她同意了 , 理由不是多么热爱表演 , 而是这部话剧在香港排练 , 她当时的男朋友在香港 , 可以去谈恋爱 。

谈恋爱的时候 , 人是不清醒的 。 每天排练 , 她都迟到 , 坐十次公交车 , 九次坐过站 , 一上车就睡着了 , 一睁眼 , 就到了终点站黄大仙 。 再看手机 , 好几个未接来电 。 那时候剧组一天补助200块 , 她舍不得花 , 但最后都用来打车从黄大仙去排练场了 。

第一次联排 , 同组的演员提前一天叮嘱她 , 明天别再迟到了 , 她答应得好好的 , 但第二天上车后一睁眼 , 又是黄大仙 。 电话来了 , 问她:「你在哪儿呢?」她说 , 在黄大仙 。 那边说:「你天天去黄大仙 , 求个毛啊?」后来有一天 , 林奕华实在没办法了 , 找她谈话:「海清 , 我想知道 , 你来排练有什么困难吗?」

到了剧场里头 , 她和果静林、韩青、孟京辉一块儿打牌 , 敲三家 , 当时沉迷这个 。 另一边 , 刘若英和廖凡在排练 , 又哭又闹 , 她一把把幕布拉开 , 脸一阴:「你们对词干吗那么大声 , 我们都听不见了 , 打牌我老听错 , 小点声儿 。 」果静林和韩青笑她:「你又病得不轻吧?」

演出开始后 , 四场有三场出错 , 最严重的一场 , 她把廖凡的词给说了 , 廖凡当时就崩溃了 。 后来去台湾演出 , 大家都叮嘱她赶紧背词 , 结果第一天排练她就吃多了 , 在那儿睡着了 。 孟京辉后来说 , 《半生缘》是一杯绿茶 , 而海清 , 就是这杯绿茶上的一滴猪油 。

香港和台湾的演出结束后 , 《半生缘》来到北京 , 在人艺演出——那么多年来心中的殿堂 , 她没想到 , 自己再次回来居然是因为目的不纯地接了一部戏 , 而自己还是那部戏中的「一滴猪油」 。

那是被人艺拒绝之后 , 她第一次回去 。 进去的第一天 , 好激动 , 把每个房间都看了个遍 。 她醒了 , 开始反省自己 , 「我都觉得我是有病吗?我脑子是不清楚吗?我回想了一下 , 我是在乎这个事情的吗?我觉得我在乎 , 那我为什么会这样呢 , 挺不理智的 。 」她苦恼了好长一段时间 , 反省 , 给林奕华道歉 。

最后北京的那几场《半生缘》 , 她的完成度很高 。 有一天演出结束 , 窗外正簌簌地下着雪 , 她趴在窗口看了很久 , 像排《蔡文姬》那年一样 。 后来 , 她裹着羽绒服 , 一个人走进大雪里 , 像大一那年一样 , 一路从王府井走回了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