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不到位、设计有问题…无障碍设施面临哪些障碍?( 六 )

  张娥并不是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出国 , 研究生毕业后 , 她最大的心愿是在北京找份教师工作 。 考教师资格证时 , 她卡在了体检环节 。 她找到相关部门“说理” , 对方的回应是 , 不好意思 , 因为你坐轮椅 , “如果突发地震或火灾 , 你怎么保护学生的安全?”

  她也曾鼓起勇气去一些公司求职 。 面试之前 , 她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不该“如实交代”坐轮椅的事实 , 每一次填写简历 , 她总会卡顿半晌 。

  她甚至弄不清自己的健康状况 。 那是表格里的“健康与否”栏目 。 “我根本不知道该填 ‘是’还是‘否’ , 我觉得我坐轮椅但很健康 , 但这是他们的标准吗?”

  在那些她没有注明自己坐轮椅而获准参加的面试里 , 不出意外地 , 考官见到张娥的第一面 , 都会问她怎么了 。 有人直截了当地告诉她 , “你应该早告诉我们” 。

  很多人因此不得不转而投身于“更自由”的职业 , 要么创业 , 要么干点儿小买卖 。

  吴丽红曾帮助过残友开网店 。 她找到同为残疾人的淘宝店主联合专业人士定期分享经验 , 前后3年时间 , 近500人开上了店铺 。

  可上货对他们来讲并不容易 。 由于身体原因难以跑货 , 这些残疾人基本只能做分销或代销 , 如果货源找得不好 , 几个月的时间就白白浪费了 , 没有一分钱进账 。

  受制于现实原因 , “衡量成本”之后 , 放弃工作是许多残疾人的选择 。

  纪寻总结 , 首先 , 一小时甚至更久的通勤时间 , 或转几道车 , 对他们来讲并不现实;其次 , 虽然地铁有相对完备的无障碍设施 , 但上下班人挤人的高峰期 , 要得到一个轮椅的身位实属不易;此外 , 很多人每月领取最低生活保障补贴 , 一旦工作 , 这笔福利就会消失 。

  很多人因此打起“退堂鼓”——出门工作也许待遇不佳 , 通勤又麻烦 , 可能还不如拿低保来得稳妥 。

  “无障碍”面临的障碍 , 往往并非成本问题

  无障碍设施形形色色:一条坡道 , 一个扶手 , 一个标牌……阻碍它们推广的因素 , 往往并非成本 。

  “至少很多时候 , 无障碍设施能否使用 , 不是验收项目的硬标准 。 ”东北财经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大连市无障碍建设促进会会长吕洪良说 。 在他印象里 , 除了电梯 , 多数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 , 如果是较为普通的材质 , 其实几百元就可以搞定 。

  他对采访人员说 , 城市建设需要众多部门协同 , 路面一条坡道 , 可能涉及市政、街道、周围的商户等 。 管理存在交叉后 , 往往难以协调 。 他说 , 最后的结果只有妥协——坡道建设方根据自己能控制的空间来做坡道 , 如果长度有限 , 最后可能就会很陡 。

  “现在的问题就是大家怎么能够回归到一个统一和基本的标准上来 。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建筑学院副教授邵磊说 , 一方面 , 不同的公共建筑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强度和使用强度并不一样 , 这些具体的标准需要分门别类地制定 , 目前规范需要进一步细化 。 另一方面 , 在审批监督环节 , 仅仅依靠政府审批 , 很多标准难以事无巨细到监管层面 。

  他建议 , 一方面 , 法律要对此作出基本的规定 , 且执行要严;另一方面 , 多方利益主体对无障碍的认识和遵守程度需要迫切提升 。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 , 无障碍是个系统工程 。 要保证残疾人能划着轮椅连贯地行驶 , 就要求无障碍设施不仅仅存在于在某一个场所 , 而是能够让人“一路通行” 。 一个问题在于 , 新投入建设的建筑有较为完善的标准 , 如果要联动 , 势必需要改造周围已建成的老建筑 。 新旧衔接并非易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