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未来”以时间为底 , 以未知为题 。 以奇迹当注脚 , 以敢为当步伐 。
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 2021年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 。
“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提出 , 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 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 可以预见 , 未来五年创新驱动将是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和动力源 。
2021年 , 以何创新驱动发展?在互联网新技术与各行业快速融合与变革的当下 , 我们聚焦制造、生命、能源、金融、空间与海洋等深具影响的领域 , 通过挖掘企业创新的故事 , 寻找中国经济增长的源动力 , 馈未来以启示 。
中新经纬10月17日电 (高铂宁)自2011年雷军创办小米起 , 中国的本土智能手机赛道至今已历经十年发展 。 无数品牌在此竞逐 , 而小米也从一家初创公司成长为营业额超2459亿元的世界500强企业 , 旗下产品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达到前五 , 升级为以智能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消费电子及智能制造公司 。
十年间 , 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屡创新高、AIoT平台加速走向全场景互联 , 如今又在提速发力To B业务……作为“万物互联”赛道的重量级选手 , 随着小米智能生态场景的不断完善 , 接踵而至的还有更多来自市场的挑战 。 小米如何走上创新之路?如何从国内走向国际?在位于北京清河的小米总部小米之家展示区 , 小米集团总裁王翔接受了中新经纬专访 , 回应了当前业内关心的热点话题 。
文章图片
小米集团总裁王翔 受访者供图
小米走出国门
8月 ,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在年度演讲中表示 , “我们当前的任务就是站稳全球第二 , 下一步目标是三年拿下全球第一 。 ”这番决心的背后是小米集团跨越式进步的业绩:根据第三方机构Canalys发布的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 , 小米市场份额首次跃居全球第二 , 达17% 。 而在小米的业务版图中 , 海外业务也是颇为重要的一块 , 2021年二季度小米境外市场全系列产品收入为人民币436亿元 , 占总收入比例为49.7% 。
2011年底 , 小米推出首款手机 , 此后很快开始筹谋出海 。 王翔认为 , 小米及早布局全球市场 , 随后比较快速地进行海外扩张、打造市场纵深 , 是产品力提升之外小米成为行业赢家的第二大重要原因 。
对于小米走向国际化的商业逻辑 , 王翔给出了三点经验总结 , “先近后远 , 先易后难 , 技术匹配 。 ”在选择首个出海市场时 , 小米首先把目光投向了印度 。 他认为 , 这个新兴市场符合全部要求:电商非常发达 , 主流通信技术刚刚开始进入3G到4G的转化 , 与小米的4G产品匹配 , 而且地理位置跟中国相近 。
此后 , 小米相继进入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东欧等与中国市场需求相对接近的海外市场 , 随后又在西欧、拉美和非洲市场全面铺开 。 王翔回忆起自己在海外市场考察的经历说 , “我认为 ,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一样的 , 不管你生活在东欧、西欧还是亚洲 , 都是一样的 。 ”
尽管前期布局逻辑审慎 , 但是小米进军海外市场并非一帆风顺 , 一度在印度市场遭遇专利纠纷被起诉禁售 , 试水巴西市场时也曾铩羽而归 。 遭受挫折之后 , 基于各大海外市场的特色 , 小米不断调整渠道策略 , 进行差异化应对 。 王翔表示 , 除了建立有效的渠道策略外 , 小米还在积极解决专利问题 。 一方面 , 通过从海外通信企业获取授权、收购专利 , 通过交叉许可长期进行知识产权战略合作;与此同时 , 小米也加大研发投入 , 建立专利资产 , 加强专利壁垒 。 据王翔介绍 , 小米在欧洲处理了非常多的专利纠纷甚至诉讼 , “到目前为止 , 我们在欧洲还保持着零败诉的纪录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