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的暴利时代要结束了?


电子烟的暴利时代要结束了?

文章图片
图1/6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作者/齐子概 编辑/赵元
来源/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
2000年前后 , 一个叫韩力的中年人正在为戒烟发愁 , 他早些年下乡做知青 , 养大了烟瘾 , 一天要抽2-3包 。
他最初通过尼古丁贴片的方式戒烟 , 但效果一般 , 甚至经常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因贴片做噩梦 。
既然戒不掉 , 韩力开始想着创造一种东西 , 它能模拟香烟 , 但去除香烟引起的致命后果 。
2003年的时候 , 他做出了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款电子烟 , 给品牌起名叫如烟 , 次年 , 如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发售 。 成立不到三年 , 如烟电子烟的年销售额就超过了10亿元 , 年销量超过30万支 。
如烟的下坡路来得也很快 , 先是在2006年被国内指责夸大戒烟行为 , 销量断崖式下降 , 转而主攻国外市场 , 紧接着在2009年 , 美国FDA对电子烟下达全面进口禁令 , 如烟走到了至暗时刻 。
09年如烟亏损了4.44亿元 , 2010年前7个月 , 如烟停牌了8次 , 后来在电子烟市场几乎失声 。
几年之后 , 如烟经历过的快速崛起、快速跌落的故事 , 将在整个行业以更大的落差重新上演 。
不同的是 , 这一次 , 悦刻成了风暴中唯一的变量 。
01
暴利:造富神话
2018年底 , 美国电子烟初创公司JUUL将35%的股份 , 出售给了香烟品牌万宝路所属的奥驰亚集团 , 出售的价格是128亿美元 , 算下来它的估值达到了380亿美元 , 同时期 , 马斯克创办的Space X的估值还不到50亿美元 。
这笔交易完成时 , JUUL才刚刚成立三年 。 它创造了一个快速崛起、快速被资本市场认可、快速造富的神话 。
这是国内电子烟市场的引爆点 , 入场的玩家们也想在国内复制这个神话 。
接下来的2019年 , 电子烟在国内成为最热的风口之一 , 资本、创业者趋之若鹜 , 吸引了罗永浩这样的明星级企业家入场 。
IT桔子数据显示 , 仅从19年初到当年9月 , 国内至少完成了29起电子烟行业的融资 , 累计金额超过20亿元 。
抛开JUUL不谈 , 电子烟的火爆还有以下几个驱动因素:
第一 , 有庞大的用户基础 , 潜在市场空间大 。
大多数业内企业都将电子烟定位为电子消费产品 , 针对人群是过往使用卷烟的烟民 , 他们开始称电子烟能帮人戒烟 , 后来换了更加准确的表述:替烟产品 。
我国的烟民长期在3亿人以上 , 这都是他们的目标人群 。 而我国电子烟的市场渗透率只有1.5% , 相比之下 , 美国、日本、英国的市场渗透率分别为38%、30.2%、20.9% 。

电子烟的暴利时代要结束了?

文章图片
图2/6

第二 , 电子烟的入门门槛并不高 。
从资金门槛来看 , 业界流传着一种说法 , 500万就可以创办一个电子烟品牌 , 此前也有从业者对媒体表示 , 50万就可以入场 。
从产业链来看 , 智研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 , 我国虽然电子烟消费端发展缓慢 , 但在2016年就占据着全球电子烟产量的90% , 当时深圳又占到全国的60% 。 在此基础上 , 国内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电子烟代工产业链 。
也就是说 , 想入局电子烟 , 只要有启动资金、想个品牌名字 , 其他的事情都可以交给代工厂来做 。
再从当时的市场环境来看 , 整个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 市场高度分散 , 因此只要入场 , 就有赚到快钱的机会 。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 电子烟本身是一门“暴利”生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